「當下可以把自己做到最好的,那隊就是贏家,我們就是比這個。」
2017 年 8 月 28 日,台灣韻律體操代表隊憑藉五環項目超高的 17.05 分拿下團體全能組銀牌,創下台灣韻律體操史上第一次奪得國際獎牌的紀錄。然而這並非僥倖。8 月 29 日,這個成軍不到一年的 6 人小組再下一城,力壓強敵烏克蘭拿下團體單項銀牌,為台灣難得的佳績再添光彩。
只是,這個創下台灣韻律體操史上最佳成績的團隊,在世大運結束後就要解散,其中多數成員也因為年紀「太老」面臨退休命運。事實上,此次台灣雖然破天荒特地為團體組招兵買馬進行培訓,也跌破眾人眼鏡拿下好成績,但即便奪下兩面銀牌,這項冷門運動在台灣的前途仍然堪慮。
曾經在國內全運會拿下個人全能三連霸佳績的龔芸,這次在日籍教練中田真美的徵招下,也選擇加入團體組。她坦言:「其實我們目標是奪牌,一面銅牌就可以交代。」換句話說,台灣隊已經達到比預期更好的結果。然而即便如此,龔芸還是只給自己在場上的表現打了 60 分,並認為 - 我們其實可以更好。
共同的力量
韻律體操對選手的柔軟度、藝術性和表現技巧有高度要求。而團體項目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又特別注重團隊的精準度、協調性與一致性,光有個別傑出選手是遠遠不夠的。
此外,韻律體操的評分項目又分為難度分數(Difficulty)和執行分數(Excution),兩者加總後才是總分。換句話說,即便教練可以編排出非常厲害的舞蹈,在難度方面拿到高分,但若團隊無法完美執行舞蹈,在執行分數中落後,也無法拿下好的總分。因此,團隊韻律體操不光考驗選手在賽場上的表現,賽前的編排與協調可能還更加關鍵,唯有選手、教練團能夠凝聚出一股「共同的力量」,才有可能創造佳績。
認為自己「大部分人生都給了體操」的龔芸指出,雖然自己過去參加個人競技的成績不差,而且個人特色也強,但進入團隊訓練後,這些反而讓她的動作顯得「不整齊」、「破壞整體畫面」,經常需要大家為了她而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讓團隊表現變得更好。
歷經將近一年的培訓,還有亞錦賽、德國大獎賽的考驗後,台灣代表隊的表現仍然不盡理想。龔芸回憶:「這兩次比賽,成績都沒有特別好,讓我們覺得還需要很多加強,帶著忐忑的心參加這次世大運。8 月初測試賽有邀請日本隊,那時我們不管全能或單項,每一套都輸日本。所以測試完我們都還在衝刺,一點鬆懈都沒有,一直拼。我們目標就是奪牌。」
失誤不會沒有意義
沒想到,世大運正式比賽中,台灣代表隊在中田真美教練的帶領下,竟然意外地勝過日本隊,在團體全能與單項中,只分別輸給「體操強權」俄羅斯與烏克蘭,拿下兩面銀牌,整體表現也排行老三,「比預期的好,算不錯,」龔芸說。
嘴上說不錯,但龔芸還是認為她們在場上的表現,有太多值得檢討與反省的地方。
「場下我覺得 95 分了吧,預備上場前的練習和團隊互動,向心力都有。可是場上那套,我覺得大概60、70分,因為我們還是有失誤出現,沒有到非常完美,因為練習時幾乎都可以做好,我們已經有那樣能力,可是沒有百分百發揮,有點可惜。雖然以結果來看已經很感恩,但我們其實可以更好。」
「會覺得可惜,但沒有人會怪誰,因為這過程和比賽當下,我們都穩定做到最後,這是可以肯定我們的。但如果能避免,做到完美,會更好。這樣說起來,每一隊也都可能這樣失誤,但當下可以把自己做到最好的,那隊就是贏家,我們就是比這個。」
回憶起來,龔芸幾乎可以細數出場上每秒鐘發生的事情;誰在哪裡拋出手具的路線有了偏移,什麼時候隊形不夠對稱,或許對經歷過幾百次練習的她們來說,一切都暸然於心。只是,這些失誤對龔芸來說,都是可貴的收穫。
「即使不是我們比下次世大運,可是我覺得可以找學妹她們經驗傳承。教練經過我們,應該也會知道怎麼帶國家隊。這些失誤不會沒有意義。我們每次比賽都會有不同問題,其實它都會是下次比賽的動力和改善的點,雖然我們不比了,但這些意義會留下來,不管成功失敗,都對選手生涯有意義,因為大家都有付出過,認真準備過,不會這樣白費,一定不會。」
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團隊競賽最重視的,就是各個體操選手之間的團隊默契與一致性。對於這點,身形比其他隊友突出,而且從來只參加個人競賽的龔芸可說吃盡了苦頭,得花費比更大的努力,才能讓自己跟上隊友的動作。對於這點,龔芸對所有的隊友們,只有滿滿的感謝。
她認為,這次團隊中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隊長古妮臻很有責任感,教練傳達指示和方向後,她總能想出辦法帶領大家一起去做。徐紫綺心思細膩又善於鼓勵隊友,也很能分析教練想法。楊千玫雖然滿身是傷,但忍功一流,也能和龔芸彼此打氣加油。王心伶超級努力,在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幫團隊很多忙。年紀最小的陳沛安既活潑又有活力,是團隊中的開心果,也是最可愛的存在。
龔芸強調:「很感謝隊友吧,有時候覺得自己跟不上不整齊,有時候為了我大家要多練,大家都累了,但看到我也沒有要放棄,還想做好,不管誰都會陪著我練,很謝謝他們。」
幕後有太多英雄
場上奪牌的選手總是鎂光燈的焦點,但龔芸認為,其實團隊的勝利,是許多幕後功臣在場下的辛苦積累,她們的苦心和付出,也應該要能被觀眾看見。
在台灣待了將近 10 年的中田真美教練,可說是這次團體代表隊從無到有,一直到最後奪牌的關鍵推手。龔芸說,由於她們在亞錦賽和德國大獎賽的成績都不理想,所以中田教練在回台灣後主動重新編舞,策略是希望可以在提高難度分數的同時,還能維持執行分數。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她們竟然做到了。
龔芸觀察,雖然在世大運前中田教練也會緊張,但賽事開始後,教練看來「很確實很穩定,也準備好自己」,如此也會讓每個選手安心,能夠更加專注地面對比賽。除此之外,負責帶領選手芭蕾和熱身的侯宛伶教練,讓她們得以強化表現張力與肢體美感,在隨著《賽德克巴萊》的音樂舞動時,也協助她們進行想像力練習,對於團隊的凝聚力有很大的幫助。
除此之外,國訓中心的防護人員、醫生、運動科學老師,對於她們的百般協助也非常重要。龔芸特別強調,其實訓練過程中,她自己常因為拖累隊友而感到沮喪,但國訓中心的心理諮商師給了她很多的輔導,才能讓她堅持到最後,無形中也成為安定軍心的關鍵角色。
觀眾的陪伴是對運動員最大的鼓勵
雖然韻律體操向來在國內都是冷門項目,但拜地主國身份之賜,場邊聲援韻律體操的群眾竟然也出現爆滿的「異狀」。龔芸說,比賽第一天時,她們早上 8 點還不到就前往南港練習,沒想到場外竟然有觀眾在排隊,準備購買下午 1 點的票,讓代表隊驚訝之餘,也非常感謝所有觀眾的支持。
龔芸坦言,觀眾的加油對選手來說真的很有幫助,「雖然音樂開始是後就是我們自己的世界,但在上場前和比賽完,就有被陪伴的感覺吧。從來沒有這麼多觀眾幫我們加油過,在國內比這樣大型比賽是第一次,其實蠻感動的,因為這麼冷門項目,會感動大家終於看到韻律體操。」
與我們分享令你感動的瞬間吧!
在這次的世大運台灣選手都表現得相當精彩,有沒有哪一場比賽,雖然沒有拿到金牌,但選手的表現也令你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