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影視】《起源:首爾車站》:猶如末世的絕望之歌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因為《屍速列車》,讓人認識了延尚昊導演;因為《屍速列車》,讓人很難不關心它的前傳動畫《起源:首爾車站》。如果《屍》片讓觀眾窺見了泯滅的人性比咬人的僵屍可怕,那麼《起源:首爾車站》就是告訴大家:現實生活有多麼無奈與卑微。

藉喪屍批判社會

所有的創作者,都是從自己的故事開始講起。中學時喜歡上宮崎駿,大學時專攻美術,自2000年以短片動畫《D-Day》出道後,就一直堅持以低成本製作動畫電影,延尚昊在受訪時也曾透露,自己從小飽受霸凌所苦,這讓他的作品總是清一色帶著濃厚的批判色彩,在真實反映社會現象的同時,也留給大家反芻檢討的空間。
導演延尚昊從小飽受霸凌,使他的作品總是帶著濃厚的批判色彩。(車庫娛樂提供)
《起源:首爾車站》交代了《屍速列車》故事的前夜,首爾車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個早已病毒感染身帶血跡的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在人流川梭不息的街頭,但沒有無人對他投以好奇的眼光,老人的目的地是平日棲息的「家」-首爾車站,鏡頭一轉依然是一群清一色神情漠然的露宿流浪者,開場就以「孤單VS嘻鬧」為電影拉開序幕,也完全彰顯延尚昊獨樹一幟的作品風格。
韓國1997年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後,以超乎想像的等比級數快速進步,但那場無法抵擋的風暴,造成無數企業破產,「露宿者」開始成為韓國揮之不去的惡夢,至今人數依然有增無減,再伴隨近幾年湧進大量外來人口,讓「非法賣淫」也浮上檯面成為首爾市最嚴重的問題之一,《起源:首爾車站》將兩大問題完全含括於其中,亦完整呈現導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批判風格。

藉災難揭露人性

事實上,在現今韓國快速發展的動畫中,延尚昊導演的動畫,走的是古樸手繪風格,儘量在視覺上保持簡單、平實,卻透過漫畫形式審視韓國社會,表達人性的醜陋與無情,諷刺階級不平等社會現象,與金基德導演電影中傳達的訊息如出一轍,因而有「動漫界金基德」封號,多年來他也藉著自己的作品向眾人證明:展示華麗的尖端視覺技術,並不是令動漫產業突圍的唯一方式。
《起源:首爾車站》表達人性的醜陋與無情,諷刺階級不平等社會現象。(車庫娛樂提供)
倘若你以為在前傳《起源:首爾車站》中,還能看到《屍速列車》中擁有的真情與溫情,那就真的是大錯特錯!從老人在首爾車站地下道內撕咬露宿者,成千上萬的病毒感染露宿者流竄街頭中,帶出「主線」少女惠善因被男友強迫賣淫不敢歸家,親眼目睹整起僵屍瘋狂咬人事件起,觀影心情只會隨著劇情推進而更加沈重。
伸出救援之手的人,依然被僵屍群無情的吞噬;面對瘋狂僵屍肆虐,無良男人仍只想逞獸欲;比起無法自主隨機咬人的僵屍,人類無情用利刃明快劃破另一人喉嚨等等,這些猶如末世的絕望之歌,無情地在大銀幕吟唱93分鐘,對我來說是種背脊發涼、無法克制全身顫抖的恐怖觀影體驗,它的「殘忍」不在畫面有多血腥,而是來自於直白、現實、極惡的偽善人性。
動畫的主角們沒有逃過那一夜,僵屍大軍持續摧毀著首爾市,但這並非最黑暗的一夜。只會一味粉飾太平的無能政府,足以讓國家淪為人間煉獄,在延尚昊導演的鏡頭下,真正的「黑」與無止境的「夜」,成為「韓國政府」的代名詞,而這一切,才是小市民得面對的無窮盡的災難。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