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年輕夫妻做鞋不搞文創 只在意手工藝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一雙手工鞋需要多少道工序?答案是200多道。3年前,這對年輕夫妻放棄白領身分,改行當鞋匠,咬緊牙用雙手敲打、車縫。今年他們回到故鄉台北士林,開辦全台唯一的手工鞋DIY教室,不賺錢,也沒人看好,「我們做的不是文創,是手工藝!」夫妻倆硬脾氣說。
「我想做好匠人這件事。」楊禮謙皺著眉頭注視楦頭、把裁剪好的牛皮面料拉緊固定,「這個動作叫結幫,是不是合腳就靠這個關鍵了。」他不敢有絲毫馬虎,不難想像他取了這個店名「匠tAKUMI」,簡單又直接。
主人楊禮謙笑說,自己常在1mm線條間拉鋸苦戰。
看在年輕同儕眼中,楊禮謙大可以不用這麼累,他原本是電子工程師,遠親在大陸開設鞋廠,1950、60年代,台灣是製鞋王國,風光幫世界精品、皮件代工,「現在卻成了別人眼中的夕陽產業,我只有一個念頭,把這項手工藝承接下來。」他放下身段走進工廠,找老師傅學做紳士鞋,「理解原理很容易,做好卻不簡單,練功夫很重要。」
他嘴裡沒說,另一半支持夢想,也很重要。老婆洪藝瑾默默在他背後相挺,跟著辭去外人看好的電子商務工作,一起胼手胝足創業。2014年,夫妻倆在台北市南昌路開了第一家手工鞋舖,還兼賣咖啡維持生計,創意的複合式小店,意外吸引不少人來喝咖啡,「我們不想客人把注意力放在咖啡,這樣模糊了焦點。」她拋出固執的口吻。
一個人的手工鞋體驗課程,楊禮謙不改認真態度。
好不容易養出一幫捧場的客人,這對理想掛帥的夫妻卻決定另闢工作室,「他注意這老房子很久了。」她早猜到新動向,像是老公肚裡的蛔蟲。今年2月,工作室搬了過來,白色老房子前身是士林紙業宿舍,門前就是殘破的老倉庫,來往沒有過路客,這要怎麼做生意?「我們做的不是文創,是手工藝!」夫妻倆異口同聲說。
迷你鞋鑰匙圈是充滿心意的手作禮。
其實,這間有個性又龜毛的手工鞋舖,叫人不得不多看一眼,「有個年輕人走上門,問我可以學做鞋嗎?」楊禮謙不可置信說,他沒想到會有臭氣相投的同路人,「10個人中可以找到1個有心人,這就夠了!」他抱著這想法開辦手工鞋DIY課程,1個人就可預約教學,從商業角度來看,這絕對不是一門好生意。
為了不讓初學者打退堂鼓,楊禮謙把傳統手工鞋200多道工序簡半,8小時可以完成一雙平底鞋,還可進階挑戰短靴,只想小試身手的人可以動手縫製寶寶鞋,或是做一雙迷你鞋鑰匙圈,手工鞋不再只是職人專屬,每個人都有能力親手做一雙鞋。
一雙雙經典、簡約的手工鞋。
不過,他的手工鞋可沒想要譁眾取寵,簡約學院風的樂福鞋(loafer)有素色版,也有帶點時髦味的雙色版,帥氣短靴守住經典模樣,「我的個性偏實用主義,鞋子不但要好看,還要好穿、好搭配衣服。」他直率說,透氣乳膠鞋墊硬是比別人來得厚,「雖然成本高,不過穿得舒服。」
除了手工鞋工作室,這兒還結合手做皮件、古著、吧檯,不想刻意突出,一切剛剛好擺在角落,手感生活隨興串在一塊兒,這就是主人夫妻的自在生活,哪天你剛好經過不妨來串門子吧!

匠tAKUMI

  •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福德路48巷12號1樓
  • 電話:02-2881-0833
  •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kumi.tw/
  • 營業時間:13:00~21:00
  • 備註:週末有手工鞋DIY課程,平日可預約1對1教學,現場可訂做個人款手工鞋。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