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物看柬埔寨1】腥騷、泥濘與原始主義 波傑騰村市場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進入與柬埔寨金邊相距9小時路程的波貝市「波傑騰村市場」,第一印象就是腥騷氣味直衝口鼻,整座市場以強烈視覺及濃重氣味領路,地面的黃泥土、牲畜血水、尿液以及盆裡湖魚濺潑出來的水混成黏爛的泥濘污水。我們在腐臭的空間裡穿行,想體驗柬埔寨的部分面貌,逛市場是必要儀式!
腥騷、泥濘與原始主義 ,歡迎來到柬埔寨波傑騰村市場。
我想為這座鮮少有外地遊客造訪的柬埔寨市場找一首配樂。閉上眼,它的腥騷、泥濘與原始主義如浪濤般迎面襲來,俄國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的《春之祭》就漸漸響起,先是以低音管的怪異音奏拉開序曲,其間神祕、焦躁,鼓聲帶來重複、催促和縈繞感,樂曲裡濃厚的祭典氛圍,跟這座市場一日復一日進行著人類生活儀式的概念頗為相似。
應該要上學的時間,柬埔寨小女孩跟著爸爸搬來湖魚在菜攤前叫賣。
飢餓的柬埔寨、飢餓的雞,即使在路上看到活著的牛隻和雞隻,他們都瘦巴巴的。
11月初的柬埔寨依然燠熱曬人,我們在清晨7點前,便往波傑騰村內市場走去,先踩過軟泥的黃土,再拐進先陰暗、再慢慢轉為明亮的半室內市場,市場入口處地面泥濘上蓋著斷裂的木板片,老年乞丐坐在濕髒的地上吹口琴,來來往往的柬埔寨婦女趿著拖鞋、踏過木板,不平穩的木板壓向深黑的污水,黑水濺向黃斑花狗,然後小孩經過又摸摸了狗,再接過媽媽買的餅咬了幾口。
才到入口處,強烈的視覺和氣味,已經鋪天蓋地襲來。
南薑、香茅、羅望子、紫色香蕉花,這正是東南亞風情的艷麗菜攤。
曾被法國殖民的柬埔寨處處可見法國麵包,口感乾鬆、水分少。
波傑騰村市場的肉攤。
扁頭畜鬍的黑色湖魚,我在當地民眾煮的酸辣湯裡吃過,口感像台灣的土虱,但土味很重。
進入室內市場,透光的天花板讓室內轉向明亮,這座正方型空間的市場內,有東南亞風情的菜攤、麵攤,顏色鮮麗的糖水冰店;放在泥地上用桶子裝著的法國麵包;扁頭畜鬍的黑色湖魚;掛在肉攤上的豬內臟器官搖晃著,沒有人上門買肉時,賣肉的人就躺在吊床上滑手機、聊天。
一翻動裝在塑膠筒內的臭魚,好像臭水溝噴發,這讓人尷尬的臭魚可以拿來煮湯,是柬埔寨常用的食材。
躺在地上等死的雞,我經過又折回時,左邊那隻已經癱倒,一動也不動。
一大早就來到這座市場,對我是個太猛烈的經驗,我走出室外透透氣,卻聞到更尷尬的臭味,原來是裝在塑膠筒內的臭魚發出水溝般的味道,這是聞名遐邇的柬埔寨臭魚,是柬埔寨常用來煮湯的食材;然後我又看到兩隻綁在菜攤前地上快要死掉的雞,旁邊還有已經殺了、瘦可見骨和粗毛很多的雞隻,與盤子裡沾滿蒼蠅的大字型剝皮青蛙。
用炭火燒油的現炸甜點。
炭火現煎柬式春卷,在麵糊裡加入薑黃,所以顏色鮮黃,包入豆芽對摺成半月形,放在香蕉葉上現吃,是當地早餐。
用「文明」的視野來看,你可能覺得這座熱帶市場太粗野,但對當地人來說,這裡是多年戰亂之後,好不容易可以安全進出、又能買到食物的美好之地。市場之外約20分鐘車程,有一座無水、無電,有人從出生就從沒吃飽過的飢餓泰柬邊界地雷村,在我們送麵包過去地雷村時,有村民咬下一口後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吃過麵包。」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