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宮崎駿再度宣布「退休」,帶著濃厚反戰以及自我內心世界剖析的《風起》成了他「最後」的作品,當時雖然媒體震驚、影迷惋惜,卻也知道總有一天還能再等到老人家重返大銀幕,無論用什麼方式。果不其然,透過NHK密集追蹤700天的特輯,當畫面播放到宮崎駿拿出「長篇電影企劃書」的那瞬間,心想:「終於來了!」,閒不下來的他,果然還想挑戰長篇動畫電影。
宮崎駿退休後又推長篇動畫 毛毛蟲究竟有何魅力?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退而不休」,透過日前NHK播映的特輯《終わらない人 宮崎駿》 (永無終點的人 宮崎駿) ,讓許多死忠影迷又重新燃起一絲希望,因為他寧可握畫筆作畫到最後一秒,也不願什麼都不做而離開,但,這部構思20年的《毛毛蟲波羅》 (暫譯) 真的能順利完成嗎?
3年前宣布退休時是72歲,今年已經高齡75歲,宮崎駿面臨的死別越來越多,自己也有所領悟或許有一天也會離開,當年因為領悟到體力極限,最後做出退休決定並把動畫工作室解散,卻每天還是到工作室創作,就算高齡還是菸不離口的他,健康狀況確實令人擔心,是否能真的把已經有12分鐘短篇的作品擴大到動畫電影長度,是期待也怕受傷害;他笑言當自己去換高齡駕照時,看著周圍差不多年紀的人們,才發現原來自己也是上了年紀的其中一員。
《 毛毛蟲波羅 》 原是為了三鷹吉卜力美術館所創作的短篇約12分鐘的動畫。透過宮崎駿的手繪,平常被人討厭與恐懼的毛毛蟲有了不同的定義。從還是卵的形態開始,可愛不失原味的外表表現出「生命」的強韌,也展現出面對大自然環境、要活下去的那看似唯不足道的勇氣。或許這也是為什麼 宮崎駿想要再挑戰長篇電影的原因,「與其無所事事,不如奮戰到最後一刻」,相信這也是老爺爺想傳遞給人們的訊息。
長年來堅持手工繪製,每張圖每個細節都要求完美,宮崎駿在製作《毛毛蟲波羅》12分鐘短篇動畫時,對於首度進入「CG」的領域,他承認確實是超乎想像的境界,卻也在初期遇到難跨越的高牆,畢竟CG是用電腦運算出角色、背景,手繪卻能更自然的展現微小的細節。宮崎駿就算是一根毛的極細微動作,寧願改了又改,也不願讓角色失去生氣。
特輯中讓人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日本知名網路製作公司會長川上量生,率領自家CG小組向宮崎駿和鈴木敏夫展示具有「人工智慧」的作品,卻意外擦槍走火。沒有頭、只有手腳的CG人形在畫面上爬行移動,宮崎駿看完後忍不住怒火嚴厲說:「這是對生命的一種侮辱。」 宮崎駿解釋自己有行動不便的友人,看到如此的畫面會有所聯想。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情感表現,就算僅是試做品展示,也不能這樣不尊重生命。
宮崎駿無論退休與否,媒體們總是不斷的自動為他找「接班人」, 從他的長子宮崎吾朗開始,到細田守(《超越時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戰》《怪物的孩子》)、庵野秀明(《新世紀福音戰士》《正宗哥吉拉》)甚至到今年因為《你的名字》狂賣的新海誠,這幾位動畫導演都曾被冠上「下一個」宮崎駿稱號。事實上沒人想被如此定位,因為每位導演的畫風、走向都有屬於自己的強烈風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媒體炒作只是為了話題。日前《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聽到宮崎駿可能復出,苦笑說:「希望我的新作不要同年上映。」大家不是不願做宮崎駿,而是都有自己的路想往前進。
宮崎吾朗的《地海戰記》,證明雖然是長子也無法完美繼承父親才能。
庵野秀明因為《福音戰士新劇場版》被鈴木敏夫稱為宮崎駿接班人,但他並不這樣想。
細田守因為《夏日大作戰》與曾在吉卜力的經歷,讓他時常被稱為是下一個宮崎駿。
新海誠《你的名字》大賣後,被媒體點名宮崎駿接班人。
如果一切順利,宮崎駿的新作可望在2019年問世,屆時他已經78歲。有媒體報導因為他不認輸,所以想復出,這絕對是完全錯誤的解讀。我們從NHK的特輯所看到的是「因為他想繼續畫所以才不認輸」,他寧願畫到臨終前、拿著筆倒下,也不願隨隨便便就將作品完成。就算三年後科技再怎麼發達,還是無法比上宮崎駿用手繪的方式,一筆筆畫出對於人類、生命、情感的細膩與互動啊!
簡立言(日韓娛樂工作者)
- 趁有機會能學的時候學,親身經歷、親眼見證日本娛樂的興衰與韓流娛樂的起落,No Music No Life。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