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魔法電影宇宙重生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不要以為「電影宇宙」(Cinema Universal)這套把戲只有漫威才會玩,有一個人其實更懂、更精。不,我說的不是DC,是J.K.羅琳。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中,艾迪瑞克曼飾演的紐特斯卡曼德,提著一只魔法皮箱來到紐約,經歷一連串的冒險。
J.K.羅琳在寫作《哈利波特》系列的時候,並非只有單純地寫一個小巫師的成長故事,她可是「處心積慮」架構設定了一個完整的魔法世界。有著豐富的歷史、地理背景,加上專有術語、各種功能的咒語,琳琅滿目地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但是電影版本的《哈利波特》一直有拍攝上要克服的挑戰,不光只是把書籍文字轉換成影像,而是要在J.K.羅琳一邊替整個系列佈局、埋伏筆之際,一邊就要翻拍成電影、叮囑不要更動那些看似無關的枝微末節,因此很難有綜觀大局的視野。我們必須等到J.K.羅琳把整個系列都寫完之後,才知道為何石內卜屢屢看似可疑、但都沒有人會懷疑他是佛地魔的人馬。諸如此類的細微末節,都讓《哈利波特》在改編上有了一些沒有全部發揮極限的缺失。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中,紐特斯卡曼德剛到紐約,就遇到賽倫復興會在街上鼓吹剷除世上所有的巫師。
相反地,以前傳、衍生故事類型登場的《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就學到教訓了。這次J.K.羅琳直接擔任編劇,魔法世界的藍圖還是在她腦袋,但她有了完整的主控權,該怎麼編排、該如何集中焦點在哪幾個人物上,該有怎樣的起承轉合,以及該跳過之前顯得有些累贅的細節(例如,每次《哈利波特》劇中人施魔法都要念不同的咒語,過程都要完整呈現;到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魔法師們直接拿起魔杖就開工了。),讓電影本身顯得更為緊湊,顯得更為流暢。
但是J.K.羅琳依然是一位很會賣弄劇情懸疑、鋪梗的作者,《哈利波特》系列交代小巫師哈利的成長史,對照的是佛地魔這號反派人物當年如何走歪路、如何處心積慮佈下讓自己還魂的種種陷阱;《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則有「閻黑怨靈」,看似一團空氣、怒氣沖沖到處破壞,好像跟劇情主軸無關,到結尾卻堆砌出一連串的高潮迭起。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近年J.K.羅琳對許多公共議題的聲援,從罷凌、同志議題、英國脫歐、川普競選美國總統,她都以一個名人的身分搖旗吶喊。這些看似跟奇幻童書毫無關連的事,仔細深究下去,都不難發現,其實早就存在於《哈利波特》小說創作時,她就已經悄悄當做寫作的子題在耕耘。
假使我們把《哈利波特》解讀成「孤兒擊退新納粹勢力」的冒險故事,《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似乎也有該值得思考的弦外之音,像是對於鼓吹世人要剷除怪力亂神的「賽倫復興會」,就明顯在影射思想保守的反同教會,片中也指責他們的封閉思想、高壓統治手段,反而是製造出更多混亂的根源。片中某位出身豪門世家、想要進軍政壇的富二代,被發了便當,引爆了美國菁英社會對於魔法的恐懼跟仇恨,呼應著劇中巫師被嚴格禁止與麻瓜交往的禁令。可以想見的是,將有許多反作用力陸續出現,J.K.羅琳可能會藉機在續集討論更多的英美政治。
J.K.羅琳(左三)已宣布《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將由原本的三部電影擴充為五部曲。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