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金馬獎台片慘敗,中國電影強行奪走11大獎,台灣電影人說這還不可怕,投資全軍覆沒才是可怕的重點,因為今年國片幾乎全賠錢,除了票房賣座前幾名的,和能在中國上映賺人民幣的,才有可能立於不賠之地。
【蘭蘭夫人會客室】金馬慘敗?2016國片賠錢比較慘

金馬獎台片慘敗後,2部熱門國片《一路順風》和《再見瓦城》接力上映,《一路順風》下片全台票房500多萬元,好評如潮卻挽救不了賠錢命運,有電影人感嘆:2016國片大部分賠了了。
先來看看今年國片在台灣的票房排行榜:
2016國片票房排行(逾新台幣1千萬元)

與金馬獎有關、林柏宏奪下最佳男配角的《六弄咖啡館》,是今年不賠錢代表作。該片拍攝成本逾億,行銷團隊雖努力在暑假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距離成本打平其實還有遙遠距離,海外版權銷售成績雖不錯,但真正能立於不賠主因,還是該片籌備之初就是兩岸合拍模式,並與中國簽了票房保底合約。因為該片在大陸上映保底,就算台式小青春退燒,票房不到一千萬人民幣,投資片商也不會虧錢。
另兩部不賠錢代表是一、二名的《大尾鱸鰻2》和《樓下的房客》,兩部都強調成本過億台幣,其中《大尾2》票房1.7億台幣再加上其他影音版權,應該有賺,導演邱瓈寬表示等在對岸上映才能真正賺到錢。據悉該片除修改尺度也更名《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預計明年中國上映。
在台灣要談電影賺錢,第一票房數字至少是成本兩倍,和戲院拆帳後才有利潤可言,其次才談各項版權收入。位居台片票房榜第二名的《樓下的房客》,除票房衝出1.3億,在海外成績表現也亮眼,海外票房和海內外各項授權加起來約7千萬,再加上賣給中國互聯網兩三千萬台幣收益,已經賺錢。目前希望修剪版本能通過對岸尺度獲得上映機會。因該片題材特殊、商業效果頗佳,導演崔震東盼望能在中國拚個幾千萬人民幣票房,為他的下部電影打下根基。
在台灣拍電影3、4千萬成本是基本,稍具卡斯、規模就要5、6千萬甚至上億成本。俗話說得好,有人做殺頭買賣,沒人做賠錢生意,上億成本的電影要談賺錢,光票房就得過億還得加上海外收益有機會一搏。算一算台灣自製國片一年能有幾部票房上億?電影人若不能根據市場控管成本,金主自然愈來愈難找。
不過大片有大片做法,小成本電影並非沒有春天。小品電影《只要我長大》非常節省將成本控制在不到兩千萬台幣,有人覺得品質仍能再精進,有人卻大受感動,該片拿下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5大獎等各項榮譽,台灣票房700萬加上星馬、香港上映,加上各項補助、授權收入仍然小賺,令投資金主驚喜而受到鼓勵,自然願意再接再厲投資國片。
其實不管商業片或藝術片,如果想在市場上獲得不錯回報,至少要拍得流暢好看,電影基金會董事長朱延平感嘆:「大家都罵金馬獎被大陸片拿走大獎,有沒有人注意到大陸片現在進步的樣子?」
中國市場大,有大量商業片和小部份藝術片,畢竟商業電影操作十分拿手的香港導演,這幾年都在大陸發展,對岸電影整體素質提昇迅速,而且各類型百花齊放,不只年輕導演創意豐富,資深的像馮小剛也依舊站在風口浪尖,不輕易退戰。

馮小剛在本屆拿金馬獎最佳導演,雖然圓畫幕、方銀幕的轉換,沒有天才導演札維耶多藍運用時那般驚喜,《我不是潘金蓮》仍然是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還獲得觀眾票選最佳影片金馬獎,該片元月13 日在台上映,觀眾不妨比較體會一下。

台灣國片一年產出幾十部,2016年全台千萬票房的不到10部,金主大概賠到欲哭無淚。其實台灣整體電影票房大部份都是好萊塢電影賺走,另外有香港或各地合作的華語片和國片比品質、搶市場。看2016年的華語電影票房榜,今年最賣座華語片冠軍就不是《大尾2》了,而是元旦檔的 《 葉問3 》 ,賣了2.2億台幣。
2016台灣華語片票房排行榜(逾新台幣1千萬元)

排行榜上的外來華語片《葉問3》、《寒戰2》、《危城》、《特工爺爺》、《北京愛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等片,說是商業片也有經得起檢驗的紮實內容,香港導演葉偉信、陸劍青、梁樂民等人經過許多磨練才出頭,大陸導演薛曉璐充滿人文氣息作品聰明地用商業包裝的手法也被台灣觀眾接受。
明年春節檔幾部國片,都是備受期待的好看商業片,魏德聖《52Hz, I love you》、豬哥亮和導演黃朝亮的《大釣哥》、陳玉勳集大卡斯的《健忘村》,光看預告就知部部都是強棒出擊。
另外成龍《功夫瑜伽》也加入春節檔戰局,成龍和導演唐季禮再度出擊,加上帥哥李治廷聯手上演考古動作喜劇電影。
另外,還有一部《西遊伏妖篇》,周星馳和徐克兩大才子聯手,精彩可期,不過要明年初抽到配額,才能在台灣上映,令粉絲期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