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一個大型且夠規格的演藝演出場所往往是國力的展現,那我們現在是?
【馬欣專欄】從小巨蛋到跨年晚會 政府真的在乎歌手的未來?

今年跨年的星光漸弱只是個開始,我們沒有好的舞台、沒有像樣的場地,小巨蛋的分貝問題只是浮現了冰山的一角,多年來的大小節日與跨年晚會只是養成群眾對秀免費且走馬看花的習慣。而我們的各種演出場地永遠是妾身未明的「暫用」,導致多數國外歌手來台的大秀都必須縮水。在有人批評藝人西進的同時,其實我們政府是否早已先拋棄了我們的歌手的未來?
分貝只是爆點 從沒想給歌手一個好場地
如今全球化的娛樂市場是快速流動的,到底一個只能承受63分貝的演出場地,是能歡迎多少國外頂尖藝人來演出?甚至,更是一把手將自己的藝人一口氣打包般地推往海外,如今台北是否能呈現一個真正國際規格的大秀給別人看?多年來沒有也無法,當過歌迷的都心知肚明,同樣一場秀,有辦法的就去國外看是經年以來的共識。

去年四月,在張惠妹的《烏托邦》演唱會中一首〈三天三夜〉後,小巨蛋就有了不能超過63分貝的規定,之後聲明不聽規勸就罰十萬元,甚至可以斷電。這件事當然沸沸揚揚地吵了好一陣子,照例的,在各方說法吵完後就歸於一片沉寂。當然,這件事要顧及到周圍住戶的安寧,這都可以理解,但這件事情吵吵嚷嚷了之後,核心問題是,政府今天將一個大型演出場所蓋在市中心,當初是否就該評估好捷運蓋成後的耐受度,整個場體結構從沒有為大型國際化演出做考量。當然,官員有說明這原本是為體育所蓋建的,但我們如今體育力又如何?這是個鴕鳥心態。
沒有呈現大秀的能力 小巨蛋將失去指標性
很明顯,小巨蛋多年來其實都是靠演唱會場地租借營收,柯市長的確是收了前任的爛攤子,但他回答說以後需要跳動的歌手可以移師到「北部流行音樂中心」,那明顯是一個中型演出場地,只能容納5千個觀眾,與小巨蛋1萬5千觀眾席位完全不成比例,這並不是一個解決的方法,這件事背後凸顯的是什麼?令人懷疑,我們無論哪一屆官員,真的有關心娛樂業嗎?

其實無法聽張惠妹的〈三天三夜〉或是五月天在唱〈離開地球表面〉時無法起身回應,對樂迷而言都是心灰而不是重點。重點是,小巨蛋從去年這分貝法規開始,很抱歉,它已經成為失去演藝指標性的舞台,因它也無法承受國際級的大秀登場(其實樂迷也都知道,往往因小巨蛋舞台受限,國外藝人的演出與特效每次來台都相形必須縮水),但如今連音量都控管,它已經失去了亞洲代表性位置,成為一個(過時)場地的代表。
而這過時標籤,不是周遭住戶或樂迷該去煩惱的問題,而是政府從沒有考量過國際級大秀需要的展場規格是什麼。
演出場地先天不良 後天失調
放眼望去,我們剩下破舊的北投、新莊體育館、台大體育館、斑駁的國父紀念館、席數不多的國際會議中心、先天不足且聲效難以達到標準的南港展覽館、路遠又堵車到天邊的林口體育館。我們任何演出場地都如同要「附身」在別的名目場地上才能勉強成立,除了中小型的Live House,我們說穿了台灣根本沒有「名正言順」的大型演藝活動場地,都是以「小媳婦」似地委屈在各個有先天問題的場地中,還被收高額的租金,卻換來縮水的表演(無論是名團Sigur Rós,還是瑪丹娜等,同樣全球巡迴的節目,在台灣舞台格局都必須降格,然而觀眾的票價甚至更高)。
演藝中心是每個都市的軟實力代表
經年來,其實從80年代余光就一直疾呼台灣沒有請大牌藝人來的場地,然到現在,歷任政府官員無論換誰做,也沒有人關心過台灣在音樂場地上能見度與規格提升的問題。然而,這恰恰是台灣的門面之一,僅次於桃機(當然桃機慘況不用再說),香港的四面台紅磡、北京的鳥巢、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東京武道館等,都是當地人的驕傲,也是軟實力最直接的見證,別國樂迷來朝聖時,第一個看到的是你的場館規格到哪裡?

然而這近三十年,演唱場地毫無建樹,到如今更是倒退十年,小巨蛋的分貝管制固然兩難中,但令人心痛的是,仍未見政府官員有大破大立,或有三年後根本性的解決方法,甚至市長出現余天與江蕙可以在小巨蛋唱的言論。其實歷代官員心態仍如科舉時代,骨子裡對演藝產業是冷漠的,不只柯P,長達三十年來國內外演藝活動的委曲求全充耳不聞,骨子裡其實對演藝產業是忽視的,才會永遠幫得隔靴搔癢,換來歌手並不受政府重視的感覺,之後才有蘇打綠聲援阿妹,在小巨蛋唱了〈三天三夜〉遭罰款;才會有Hebe田馥甄唱〈三天三夜〉時要歌迷噓叫:「別超過63分貝」的挑戰禁忌;才會有張惠妹這次不能在台北唱演唱會的眼淚,這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實能不能唱〈三天三夜〉並不是重點,是我們的演藝環境長期不受到重視,這份沒有要真正處理的漠視,會逐步讓藝人的心遠離、也將讓小巨蛋在歷史上成為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殘缺問號。
縣市政府節日晚會 導致浮濫的演藝低標
今年的跨年演唱,有不少媒體在討論大陸與我們這裡的卡司,今年有伍佰、蕭敬騰鎮場,但整體人數與星光變弱是事實。大陸各大電視台的確搬出足以辦國際大秀的舞台(如江蘇衛視有林俊傑的VR開場與蔡依林大型歌劇院),而我們多年來各縣市政府習慣以陽春場地、馬虎的硬體辦各種節日晚會,只是削弱了歌手星光與舞台架勢,並養成觀眾免費看藝人表演的習慣。
今年跨年的星光漸弱只是個開始
真正推倒台灣演藝圈的最後稻草,絕對有政府十年來對舞台輕蔑「剝削」的這一份。今年跨年的星光漸弱只是個開始,沒有好的舞台、沒有像樣的場地,小巨蛋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角、跨年晚會只是養成群眾對秀走馬看花、漫不經心。人們在批藝人現實西進的同時,其實,我們政府是否早已先決定拋棄了我們的歌手的未來?
首圖:張惠妹在《烏托邦》演唱會中唱了〈三天三夜〉後,小巨蛋就有了不能超過63分貝的規定,聲明不聽規勸就罰十萬元,甚至可以斷電。(環球EMI提供)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