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52 Hz, I Love You》 馬卡龍加泡芙的愛情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52 Hz, I Love You是什麼東西?台灣電影有史以來,應該第一次如此直接用一句英文(加上數字和縮寫)當片名。如果不解釋,或許會有人不清楚52Hz其實是一隻孤獨的鯨魚所發出的聲音頻率。如果這是一個外國電影的片名,或許還會被取個《樂來越台北》,《仙樂飄飄滿台北》之類的中文片名呢!不過這一切都不打緊,因為……大家最期待的導演魏德聖拍了一部新電影啊。
小球在片中飾演開朗的花店女孩小心。
《52 Hz, I Love You》輕快明亮,像個裝飾了馬卡龍的泡芙,看一眼心情就變好。這部片講的是愛情,故事中的三對男女都是孤獨的鯨魚,他們在大海(台北)中尋尋覓覓,尋找聽得到他們頻率的人……其實電影開始沒多久,所有人物都出場後,大概就可以歸納出這六個人當中誰會跟誰配成一對 。即使心知肚明,大家都選擇裝傻;明明知道這些人最後會在一起,但是還是樂得要看他們如何在愛情世界中焦慮煩惱或者開心喜悅 。所以,不裝傻,行嗎?
每一次我試著想告訴你,總是會說錯話;於是我只好在歌曲裡面告訴你:我愛你。
這部片的故事發生在情人節的一整天。主人翁包括一個年過30號稱25,但是還沒交男友的賣花店女孩;一個暗戀別人女友的巧克力店男孩;滿腦子愛情卻不顧現實的男生歌手;為愛情精疲力竭,開始懷疑愛情的上班女郎;中年喪偶的男子,小姑獨處的中年婦女;還有一對想參加台北市集體婚禮的女同志。他們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並不清楚,也並不重要;然而在情人節這天,他們都要為愛情作出抉擇。愛情要怎麼講才好呢?這四對情人除了會愛情,另一個共通點就是會唱歌:而這部片所有要講的東西,包括故事劇情,幾乎全部在歌唱中完成。
美國老歌手Jim Croce唱過一首歌:「每一次我試著想告訴你,總是會說錯話;於是我只好在歌曲裡面告訴你:我愛你。」愛情語言總是噁心又白爛,無論對白,旁白,書信文字……總之愛情用話語講出來就是很不對勁;但是放進歌裡卻對勁得不得了。《52 Hz, I Love You》發揮了情歌無可抵擋的優勢,把所有愛情的話唱出來,輔以我們熟悉的台灣式音樂風格,我們幾乎是毫無保留地接受了愛情所有的噁心。片中有一幕台北市的機車奇景,把台北的「毒瘤」機車和愛情的困惑結合成一支「機車歌舞」,討厭的機車突然間都變浪漫了。
小玉和小球在片中有許多精彩對手戲。
還記得《海角七號》那一年,一群我們根本不熟悉的素人演員,毫不留情地搶走了整部片的風采。素人演員雖然無法演得像梅莉史翠普,但是素人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魅力,一種清新自然的可愛;這種cuteness在茂伯,水雞等的身上展現無遺。海角是一種比較草根的可愛;這部片的素人,卻是另一種都會/年輕/文青的cute,就像泡芙上的那粒馬卡龍。
片中的素人包括「棉花糖」的小球,「宇宙人」的小玉,「小男孩」的米非,「圖騰」的舒米恩,還有老牌歌手趙詠華,他們演技也沒多高超,可能就比微電影好一些吧,但是這些素人歌手演員身上透露出來的自然巧妙,以及對於歌曲/音樂的自在自信,演化成了另一種讓人愛不釋手的表演風格。當然,這群素人大都是創作歌手,喜歡音樂的人,很少有不可愛的。
導演的「愛情濾鏡」像個Lomo相機,把台北色調最鮮麗的部分再加飽和,或者說,把台北正能量的部分再加成很多倍,而愛情,則是這份能量的源頭。
身為一部賀歲片,《52 Hz, I Love You》確實帶著一份擺脫煩惱的虛幻色彩,這份幻覺展現在片中所描述的台北上。台灣電影中出現過許許多多台北,有時陰鬱,有時躁動,有時槁木死灰;但是從來沒有一個台北像現在這麼漂亮過。導演的「愛情濾鏡」像個Lomo相機,把台北色調最鮮麗的部分再加飽和,或者說,把台北正能量的部分再加成很多倍,而愛情,則是這份能量的源頭。
舒米恩在片中個性浪漫樂天。
主角們從事的工作包括:花店賣花,巧克力店做巧克力,開練團室,或者在辦活動的公司當廉價勞工(沒有在人賣房子或看股票),都不是什麼賺大錢的工作,配合著lomo風格的台北視覺,整部片呈現了一種奇異的現實。雖然這部片刻意把台北「虛幻化」,這樣的台北並非完全脫離現實;尤其在此時刻,我們有時候只要求一份小確幸;片中lomo攝影般的城市氛圍,彷彿就是在讚美台灣或者台北的「小確幸」。儘管很多人對於小確幸有微詞,但那畢竟是我們自己生出來的文化呀!
這部片的愛情光譜,大都是為愛苦惱;唯有那對女同志,以及原住民歌手(如果舒米恩的角色也是原住民)屬於不顧一切,徹底相信愛情,傻呼呼地去擁抱愛情。如果片中有任何台灣族群的隱喻的話,比較邊緣的族群,對愛情反而沒有現實的包袱。他們只要求一個很原始的求婚,或者穿上新娘新郎服,跑去一個公辦集體婚禮上插個花,就可以小確幸了。在整部片的可愛中,這類邊緣性的角色,呈現了另一種更浪漫的可愛。
今年過年有三部賀歲大片,風格各異,訴求的觀眾族群也各自分眾(這樣非常好)。《52 Hz, I Love You》從難解片名開始就可以預測這部片的觀眾族群可能是年輕,文青,喜歡唱歌,聽音樂,聽indie band的大小屁孩吧!不過,只要你對愛情還有一點點感覺,都可以來看這部片啊!雖然片中沒什麼舞,讓人有點小失望(畢竟大家都先看了拉拉鍊《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但是整部電影依稀流露出一份熟悉的感覺,是那種看台灣歌舞劇(舞台劇)類似的感覺。難道,台灣新世紀的歌舞電影,開始出現雛形了嗎?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