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異星入境》 迴圈的奧秘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快樂的人沒有過去。不快樂的人除了過去什麼也沒有。」
艾美亞當斯(右)飾演語言學家露意絲,與傑瑞米雷納(左)飾演的科學家伊恩,一起擔負與外星生物溝通的任務。
人從生至死是一個不可逆的自然過程,這是時間的律法。我們也如此「敘述」時間,因為人類的語言本身是線性的,只是我們不曾意識到語言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沙皮爾-沃爾夫假說),如果時間被體現為事物的「順序」,每一秒都是前一秒的「後果」,人註定只能朝向衰老與死亡走去。電影「異星入境」就藉由外星生物的神祕抵達,揭開人類命運的限制:因為人類語言是「線性」的,所以逃不出時間和命運的宰制。全片從主角語言學家的身份設定開始,以科學的「語言」確立這部科幻電影的辯證:人類如何能走出過去,如何認知命運,甚至改變未來?
電影《異星入境》有著科幻災難片的強勢包裝,預告中造型奇特如碗的太空船,片中被稱做「豆莢」,漂浮在地表上空。沒有外露武器或犯意,然而同時多達十二艘的詭異來訪,威脅潛伏。他們為何抵達?為何同時多數抵達?有何目的?女星艾美亞當斯飾演的語言學家露意絲奉派與「它們」展開接觸,尋找溝通以及人類免於末日的可能。
《異星入境》中的太空船被稱做「豆莢」。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聰明的科幻電影。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Ted Chiang(姜峯楠)的短篇小說《妳一生的預言》。當觀眾滿心期待異星到訪,開場十分鐘卻是女主角露意絲與愛女從出生到罕病而青春早逝,一段生離死別的完整過程。當確立科幻電影常見「受折磨的主角」後,電影才開始外星飛行器怵然出現在地球的場景。不明的外星訪客一步步擴大危機,逐步演變成人類和外星異種,以及人類自身的國際衝突,末世危機一觸即發。人類必須找出外星人抵達的意圖,如何與第三類接觸,如何用語言溝通?
這個「語言」辯證貫串全片,從不斷被倒敘和夢境斷裂的敍事,從剪接手法到外星艦體造型,從影像語言到敘事手法,一切都在外星生物的「語言」中得到確認:非線性的「迴圈」。外星人的語言不是線性的,使用這種語言也改變了對時間的思維,飽受時間和命運折磨的人,打開一條脫困的路。終於明白女主角露易絲在解決「當下」危機外,為何也不斷從敘事中逃逸,回到她和愛女之間共處的回憶?觀眾就在歧異的夢境、回憶及倒敘中,串起了故事的順序,女主角也在兩小時電影中,不斷糾結在外星語言和自我記憶之間,想辦法釐清七腳的外星生物和八腳如章魚的癌症(罕病),為何非要「來訪」?當她找出外星語言背後的祕密時,也確認了自己對生命的答案。
加拿大導演丹尼斯列維納夫繼《私法爭鋒》《怒火邊界》兩部電影大受好評之後,主角必有厄運降臨的作者風格,令我觀影過程繃緊神經,坐立難安。在根據語言命題設計的一致性之外,技術部位也都出色,導演並不炫技地玩弄視效,但無論構圖、配樂到聲音都維繫著低壓的懸疑氣氛,它有種早期奈沙馬蘭電影毛骨悚然的氣氛,顯於外的是異星入境,寓於內的卻是不折不扣的心理戰。 
《異星入境》中,人類與外星生物見面前,都要穿上防護衣。
艾美亞當斯被視為今年奧斯卡影后的遺珠之憾,入圍者中三位是真實人物,加上雨蓓和艾瑪史東渾身是勁的戲胞大爆發,艾美飲恨未獲提名。我最欣賞的一幕是她提到探險家初次見到澳洲原住民與袋鼠的故事,語言可以造成一個種族滅絕(竟也註定個人悲劇的宿命)。另外一幕是露易絲突然脫去防護衣走向外星生物的那場戲,無論作為語言學家或女性,都展現了突破的直覺、思維和勇氣。
雖然片中不乏知名演員,劇情危機也波及全球,但艾美亞當斯無疑是全片的靈魂。導演甚至多次安排露易絲在草原上的近景特寫,遠景是外星太空船的局部艦體,昭示這是她與異星之間的個人對話。這部電影裡,露易絲是承載了禮物和天賦的那個人,她勇於溝通,無畏孤獨,接受命運,反之男人逃避了責任,也不相信(會發生在女兒身上的)預言。因為露易絲,於是外星人能將三千年後的未來寄望在人類身上。異星到訪帶來的訊息是告誡人類,不要因為「語言」的歧異而放棄溝通,甚至人類線性語言造成的時間觀(宿命論)正是人類的限制。
導演多次安排露易絲在草原上的近景特寫,遠景是外星太空船的局部艦體。
伊恩問露易絲「妳在理解外星生物語言的這段時間,是否也用它們的思考來做夢?」語言是科學,夢是幻。《異星入境》是一部有娛樂性也引發我們深思的科幻電影,如果未來能被預見,你會選擇十分鐘的生離死別,還是做一場兩小時甚至更久更馳聘更壯闊的夢?已知結局的露易絲有多勇敢?我想起薛西弗斯推動巨石,一次又一次,那是永恒回歸,是一個圓。「這就是生命嗎?我將對死亡說:『那麼,請再來一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項大獎提名的《異星入境》,儘管沒有預期科幻災難片會有的英雄主義或保衛戰,危機必然如雲煙般解除,但它的力量在於人對語言、自身命運和未來的重新認識。事物的兩點之間並非直線。走過的人生可以反覆地探訪編織,可以織成淺碟、可以是圓。你會如何敘述一生?故事才將要開始。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