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著「春霖山園」園區遠方山頭,老闆莊明諺說,眼前所見種植的作物皆是樹番茄,但在幾年前,家中田地其實什麼都種。「早期種檳榔,後來轉型種梅子,可是一年只有一收,後來又種魔鬼椒、百香果和甜柿等水果。」
【逆轉人生】小農的困境自己救 自行產銷尋出路

台灣農民常面臨穀賤傷農,盤商剝削的困境,在南投擁有20公頃樹番茄園的莊明諺認為,自產自銷的路雖難走,但命運可操之在己,打造自有品牌,「必須要專一、精緻、獨到。」
在莊明諺出獄前,十多甲田地都是他的父母獨力照顧,但他發現:「我爸是傳統的農民,人家說什麼作物不錯,他就跟著種,但我覺得這樣不對。」他以柿子為例,家裡的田海拔高度不夠,因此種出來品質不優,無法與人競爭,「所以我們要轉型,適地適種蠻重要的,台灣的環境幾乎都是小農經濟,要專一、精緻、獨到,才有出路。」






他觀察到,家中農地位於海拔高度要1000到1500公尺,日夜溫差可到10至12度,正好符合樹番茄生長環境,因此大膽將作物全數改種樹番茄,「我敢說全台灣我們種出來的,最好最漂亮。」
但一開始他把作物賣給果菜批發市場,價格卻浮動的誇張,「真的很慘,裝一箱大概20公斤到30公斤,不知道拍賣的價格能賣多少錢。運氣好,每公斤30、40元,運氣差一點,每公斤8、9元,再扣掉拍賣和運費,其實那一箱的價錢到我們手上只剩300、400元,連肥料都不夠,一定賠錢。」






莊明諺發現,批發市場對農民的買價便宜,但攤商的賣價卻高,「中間都被大盤、中盤和攤商三層剝削,價格當然很高,我就決定自己賣!」不信樹番茄沒市場,他開始找觀光景點和展售會,自己販售,全台灣都跑。
為了打進超市通路,莊明諺放手一搏,增加種植面積到20公頃,也研發果醬、果汁和蜜釀等加工品,增加回購率。還和弘光大學產銷合作,測出樹番茄確切營養成份,打進賣場通路。他也申請無農藥殘留認證、 產銷追溯系統 ,成功在大潤發、JASONS Market Place和太平洋鮮活超市鋪貨。







種植樹番茄以來,幾乎沒人看好莊明諺,一路上他自己摸索,如今月營收80萬元,「我做事情喜歡挑戰別人不做的。」自己選的路,他跪著也要走完。
店家資訊
- 店名:春霖山園
- 電話:0968-128-558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