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線上線下加物流 新零售擊敗舊零售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亞馬遜的實體零售店:Amazon Go進入了實驗階段。消費者挑選完商品後拿了就走,亞馬遜會自行從消費者的信用卡進行扣款。
亞馬遜的實體零售店:Amazon Go進入了實驗階段。消費者挑選完商品後拿了就走,亞馬遜會自行從消費者的信用卡進行扣款。
阿里巴巴與亞馬遜的股價,持續挑戰歷史新高,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他們的網路零售業務,徹底地碾壓了實體通路,這可以從美國與中國許多實體零售業者,陸續傳出倒閉與轉型的消息看出。而更重要的訊息是,這2個網購巨頭也開始布局線下,拋出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概念。
例如亞馬遜除了開設實體書店「Amazon Books」之外,它的實體零售店「Amazon Go」也進入實驗階段。消費者進了這間商店,挑選完商品後完全不用排隊結帳,只要拿了就走,亞馬遜會自行從消費者的信用卡進行扣款。無獨有偶的,阿里巴巴在近期也展示了他們的無人超市「淘咖啡」,基本概念與「Amazon Go」沒有太大差異,雖然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但未來可能會對實體零售產生另一波影響。
對於實體零售業者來說,現在就像是待宰羔羊一般,完全沒有反擊的力量。

高租金壓力 店面歇業

這些實體零售一方面面臨營收被電商侵蝕外,另一方面則要承受租金成本壓力。由於全球寬鬆貨幣了近10年,推升房地產價格處在相對高檔位置,因而房地產持有者也不得不提高租金作為因應。
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之下,許多業者決定選擇歇業。最近,住家附近一家還算知名的牛肉麵店收攤了,跟老闆聊了一會兒,才知道原來是店租在這些年開始大幅調漲,對於老闆來說,扣掉相關支出後,他最後實領的收入跟自己的員工相差無幾,還要肩負老闆的壓力與責任,想了一想,最後他決定關店。
這並不是特例,近期路過台北內湖捷運站,發現許多原本都有在營運的店面,紛紛貼上了紅字條,寫著「招租」2字。而忠孝東路過去曾為東區精華商圈的地段,不少店面也都成為短期特賣會的場所。
這波新零售擊敗舊零售的趨勢,很快的也會蔓延到台灣來。對於台灣的百貨、3C電子通路、品牌童裝來說,如果沒能即時轉型,那麼,已經跌了一大段的股價,恐怕還沒到底,投資人對於相關產業,應特別當心才是。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