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母親!》 私密耽溺的著魔之作 會員專區娛樂《母親!》雖有小珍妮佛、哈維爾巴登等巨星演出,但導演全然沉浸個人世界,怪異的劇情及手法使一般觀眾難以消化。(UIP提供)文 黃以曦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7.10.08 06:2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珍妮佛勞倫斯影評亞洛諾夫斯基黃以曦母親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買票之前,先確定這是你的菜!劇烈又怪異的電影,但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誠實地探索了創作與藝術本質的艱難反悖。《母親!》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片的《母親!》有巨星雲集,但作者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全有或全無,就看你是否感興趣那個幽閉的心靈。知名詩人與妻子住進從廢墟挽回的小屋,妻子為了讓詩人專心寫作,獨力負擔起一切家務。一天,有熱情讀者上門,詩人竟歡迎陌生人住下來,還連他的妻子、兒子們都登堂入室。妻子努力維持寧靜,詩人卻不顧這份苦心。人們蜂擁而來,僻靜小屋群魔亂舞……。關於《母親!》的討論多聚焦在解讀戲中諸多符號,來回應聖經、宗教、大地之母vs.地球等題目,這確實是切入電影的方式之一,拍過超譯聖經的《挪亞方舟》和法喜充滿的《真愛永恆》的導演,對宗教當然是關注的。但對我來說,我更將亞洛諾夫斯基看成從《死亡密碼》《力挽狂瀾》、甚至平庸的《黑天鵝》一路苦惱於「天才的自覺」的作者。《母親!》中個性迥異的女人與男人,或可指涉創作者一方面恪守初衷、耽愛孤獨,另一方面又渴望與世界有所連結,既是汲取靈感,更是虛榮誘惑之必要。沒有孤獨,不成藝術家,但沒有虛榮,也不成。《母親!》是對這份反悖的自省與辯解。全片看似耽溺,可到底是創作者的心魔辯證,其反覆、糾結,可並置與查理考夫曼的《紐約浮世繪》。必須一提的還有,從《噩夢輓歌》起充分透露恐聲傾向的亞洛諾夫斯基,《母親!》裡一系列銳利細緻的聲音表現,讓人際張力被上綱成驚悚,這是屬於戲院的電影。91分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演員:珍妮佛勞倫斯、哈維爾巴登片長:121分鐘級別:限制級 上映日期:9月29日90分以上:神作!一定要膜拜80~89分:佳作!不看就沒話題了70~79分:普作!錢很多就看看吧60~69分:爛作!避之大吉60分以下:糞作!看完要洗眼睛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