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看不見人,也看不見佛。電影故事描述在佛像工廠擔任夜間警衛的菜脯(莊益增飾),唯一的消遣就是他撿資源回收維生的好友肚財(陳竹昇飾),每晚來警衛室作陪並且一起看老闆黄啟文(戴立忍飾)的行車紀錄器。菜脯和肚財每晚哈啦抬槓,對話間點出了社會的階級現實。好像小栗康平的《泥河》一樣,電影大部分以黑白呈現小人物的貧窮,這群只有稱號沒有實名的人們,他們的來歷和日常生活構成了影片的基調:哀愁、寂寞,人各有命,苦中作樂。他們低頭做人,受人欺凌。另一頭一年一度的護國法會舉辦在即,工廠裡有個大佛的塑像,但尚未完工,只見佛頭懸吊。可見工廠就是工廠,不是宮廟。
【影評】《大佛普拉斯》 大佛的藍調
肚財住在哪裡?菜脯說,飛碟裡。
黃信堯導演入圍本年度金馬獎最佳影片10項大獎的《大佛普拉斯》,有一個超現實的片名(短片《大佛》改拍成長片,像iPhone一樣加上「+」plus,諧音「普拉斯」),卻令人實實在在地悲憤。它拍出了底層社會的人,卻又超現實,因為只有肚財看得見釋迦,認識肚財的只有菜脯,菜脯也只有肚財一個朋友。他們是一群社會上看不見的人。是台灣的外星人,電影裡的「洗門」人。
菜脯、肚財平常木訥,但難兄難弟不聊神佛,鬥嘴也有趣。因此片中當林美秀演的師姐和陳以文演的高委員在大佛前的針鋒相對,滿口有佛但口下無情。荒謬。菜脯和肚財在堆滿佛像的工廠裡卻從不看佛。師姐看著大佛也不見佛,覺得哪裡怪怪。見佛不是佛。倒是肚財撿資源回收時,看過一個體型福態的人。只有肚財看得見他,但他雙目低垂,貌似失志,宛如絕望,那是一場魔幻的會面。
《大佛普拉斯》種種的荒謬也延伸在影像美學,從形式到空間設計,比如肚財的家和護國法會的造型。中島長雄的攝影在這些空間中依舊層次分明又時而犀利,時而見現實階級反差下的荒謬,時而見小人物何處容身的荒涼。看這片子就像含著沾了泥巴的甘草,人物和分鏡有漫畫般的脫線,對白不時有冷笑話,形式上也是有黑白有彩色,比如葛洛柏文創老闆黃啟文的行車紀錄器,在電影裡卻是彩色的。彷彿在貧窮人眼中有錢人不為人知的生活卻是彩色的,像看電影一樣,但全片實味是苦,而且是來自腳下泥土地的苦。這電影不作pure cinema,有影中影,畫外話。比如導演化身「啊堯」如廣播劇般的串場說戲(導演堅持是有口的「啊」而非「阿」),啊堯說什麼呢?
導演化身啊堯的隨片講評,口音親切,因為他說,我才知道冷得推不開的咖哩飯,原來是便利店過期丟掉的微波食品。但真正重要的事情是聽不見看不見的。不是行車紀錄器拍到的啟文兄,或者肚財的家怎麼跟護國法會的空間設計這麼像。重要的是拍到看到之後,人要怎麼做?往往點到為止,要自己去想。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