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炫彬、劉智泰、Nana等人主演的《騙徒》,在南韓上映1個月已突破400萬觀影人次,挾著這股熱潮,台灣也安排在熱門的耶誕節檔期上檔。有句話說:「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瘋子。」到底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南韓觀眾心甘情願當「傻子」進戲院看這部電影呢?說穿了,就是一種「以毒攻毒」的心理作祟罷了。
【影評】《騙徒》 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全是騙子
「只要消除了對方的疑慮,就能百分百的騙過對方!」這是南韓電影《騙徒》中,男主角炫彬說了兩次的台詞,其實也開宗明義地點出了這部娛樂性十足電影的精神:這個世界就是充斥著無數的欺騙,信與不信都是個人一念之間!
從朴槿惠總統的閨密門事件、世越號沈船事件、三星行賄案等,南韓社會長期處於人心低迷的狀態,上至政府、下至民間企業,似乎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是值得信任的,反映在電影、電視劇等娛樂產業上,不少帶著諷刺意味的作品就此因應而生,《騙徒》就是其中之一:放任詐騙高手欺騙成千上萬老百姓,眾多受害者被騙走大筆積蓄而自殺,檢察官、議員、政府官員全都包庇獲利,此時,到底要靠誰才能懲罰這些萬惡之人呢?
撇開好萊塢不說,亞洲各國的鬥智類型電影,南韓絕對是箇中佼佼者,從創下550萬觀影人次的《老千》、逾1,300萬觀影人次的《神偷大劫案》,或是到去年創下700萬觀影人次的《偷天對決》,每部電影中的詐騙犯罪手法不斷翻新,劇情也跟著峰迴路轉、急轉直下。由此也不難發現,編劇得像手機更新程式般,腦子必須一再升級,才能創造出使觀眾感到驚喜的故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