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亦嘉不否認,當年建構街口的靈感,一部分來自他長達7年,往返兩岸工作期間,多次使用支付寶的經歷,對於被稱為「台版支付寶」,胡亦嘉坦言「感覺蠻光榮的」。
【街口支付番外篇】不管意識型態 被稱「台版支付寶」他很光榮

2015年10月,胡亦嘉在台灣創立街口支付,透過手機App,他打通線下實體商店與線上的隔閡,街口支付每個月的交易量,從創業時的1.9萬筆,暴增至今年2月的320萬筆,每月交易額也成長近150倍,達5.6億元,被外界喻為是「台版支付寶」。
「我不管那些意識型態的問題。」坐在街口位於台北鬧區的辦公室受訪,胡亦嘉話說得直白,「不管是哪個國家、地區,誰的商業模式好、誰的模式有道理,都是我們該學習、考慮的,而支付寶是真的做得很好,市值幾乎是數不清的。」

胡亦嘉認為,「一家好的企業,他整體的發展歷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拿來學習,不是說他們是大陸就不值得學習,支付寶在這一塊毫無疑問的是全世界的第一名,問題是我們怎麼去增加當地商家的需求?」
「台灣支付系統跟大陸最大的差異,就是台灣的信用卡很普遍,台灣的超商取貨付款很普遍,這兩塊市場你要怎麼突圍?」胡亦嘉說,「信用卡不能轉帳,那你選擇要跟他們打仗還是合作?這些都是具有台灣特色的支付市場,已經碰到的問題,因此,順應台灣的民情與市場,你一定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步驟跟策略。」

說話速度飛快的胡亦嘉笑說,「在街口出來之前,我自己做了很多調查,初版的街口大概有20幾個版本。我不斷去想模式、不斷地去攻破自己,直到最後的版本,到自己都沒辦法再推翻我自己的時候,才是現在街口的樣子。」
至於許多人認為,和中國的支付寶相比,台灣的支付市場並不大,胡亦嘉則強調,「支付在每個國家都是一個大核心,未來社會一定是往更多的電子化發展,譬如30年前我爸媽沒有智慧型手機也活得很好,但是智慧型手機會因此不發展嗎?重點是有沒有更好的商品被推出、被使用。」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