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即慈悲番外篇】不信醫生會來家裡看診 他們都被當詐騙集團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黃勝堅笑著說,很多民眾不相信醫生會到家中看病,一開始都以為他們是詐騙集團。
黃勝堅笑著說,很多民眾不相信醫生會到家中看病,一開始都以為他們是詐騙集團。
早上8點,我們隨聯合醫院中興分院的居家安寧醫療團隊,進入台北市大同區的白阿嬤家中。小小的臥房裡,92歲的白阿嬤靜靜躺在床上,失智又中風的她不能行動,也認不得人了,這一年來健康狀況持續走下坡,臥房牆上貼滿了家人共度歡樂時光的照片,象徵著家人內心的期盼,期盼白阿嬤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安祥地離世,而非在醫院中插著管,痛苦地結束人生。
整個醫療團隊像是個行動診間,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牙醫師,隨身攜帶著各種醫療器材,一早上就訪視了3個家庭,問診檢視病人的健康狀況、提供用藥、飲食建議。
也陪家人聊天,談起阿嬤最近都沒反應,醫師詢問:「阿嬤什麼時候會有反應?」看護說:「好像只在早上有反應,會認出我。」為什麼?「因為我會親她一下,說阿嬤早安。」話說完,眾人都笑了,讓照顧久病老人的沉重氣氛消解了不少。
隔日,黃勝堅接受我們採訪。「我們現在很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死亡將至,很多時間都花在醫院裡面,因為當你生病的時候,醫生會跟你說,試試看,拚拚看,那如果病人覺得說,這個可以拚,我不拚,對不起自己,那家人覺得有辦法治療,你醫生怎麼不治療?所以在那氛圍裡很掙扎。但是我們常常在醫療的溝通過程裡面,忘了去想,萬一不成功的話,你可能一直在醫院陪我們到你死為止。」
記者在北市聯醫的家醫科主任孫文榮醫師(左)、牙科主任李雅玲(右)的帶領下,深入台北市大同社區。
年輕時他醫術精湛,名氣響亮,要救?要拚?絕對是沒問題。國外流行「高級救命術」,他是第一批被派出去受訓的醫生。「這套東西就是教你怎麼樣做急救,把一個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經過一個標準的作業程序,把病人救回來。」
然而當時沒有「放手」的概念,救人的作業程序,就像為病人送上「死亡套餐」。病人家屬拜託醫生要盡力,醫生也以救回一命為職志。「你血壓掉,我就用藥,呼吸指數不好,我就調呼吸器,你心臟停了,我就想辦法壓回來,電回來。」
其實黃勝堅心裡明白,這些急救行為,對病人來說都是痛苦,而且救到最後,「病人一定會死」,即便活著也必須仰賴維生儀器,更可說是生不如死。看過醫術頂峰下的人間地獄後,黃勝堅開始接觸安寧醫療。
台大醫院護理師主任李芳珊說:「在台大加護病房,我們發現死亡率可以降得比國外還低,但病人救下來都是植物人,黃勝堅因此看了很多研究,了解國外其實不是不願意救,而是選擇放棄,那對生者或死者都是比較好的方式。」
醫療團隊的營養師、護理師,會與家屬討論病人的飲食、照料,以及身體狀況,讓家屬不至於感到孤立無援。
2011年開始,黃勝堅擔任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院長,更將安寧療養的概念,從加護病房,帶到病人的家中去。他帶領金山分院的醫療團隊,走訪社區,為想要在家壽終正寢的阿公阿嬤看診,陪他們走最後一段時光。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陳秀丹醫師說,在早年,推行急重症安寧醫療的醫師很少,因為一次邀請黃勝堅來指導腦壓監測,他才發現黃勝堅對於安寧醫療的投入。「他講話很真,做人圓融熱心,沒架子。」陳秀丹說。
某一次,有台北的病人家屬,因為醫師不願放手,希望轉到宜蘭找她進行安寧醫療,陳秀丹為家屬的交通費心疼,便找黃勝堅幫忙找病床,他不囉嗦地答應,很快就安排好了。陳秀丹說:「他最常說:『你們有什麼事就吩咐下來。』」
陳秀丹接著說:「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還沒修法之前,我都會幫病人做維生設備撤除,那他知道後就說:『阿丹,你這樣都違法。』我就回他:『在醫療倫理上,我站得住腳。』我們是好朋友所以可以互開玩笑。」
「後來趙可式老師找我們去為《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兩次修法,做公聽會,那個時候我跟黃勝堅是醫生代表之一,我們是戰友。」陳秀丹說,明年正式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過程中,黃勝堅也是重要成員。
黃勝堅說:「在安寧療護,尤其是在社區居家裡面,到後面醫療的強度已經沒有這麼重要,很多你認為醫院要做的,其實到家裡差不多免做了,因為你發現病人已經放下,病人準備好了,那家屬也差不多都吵完了,因為家屬如果沒有共識的話,是不可能讓病人回家的,那醫療團隊也是做個支持,那更重要的是醫療團隊重新學習,重新對那個生命做一次學習。」
我問,要進入台北的老舊社區不容易吧?黃勝堅說,真的很難,並以數字舉例,金山地區的難度若是2,台北市就是15。相對於偏鄉,都市內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是非常低的。
聊到這,他笑著說:「一開始的時候,我那時也只急著,去試試看,忘了跟醫生們說,你們一進去社區,一定會被當成詐騙集團,結果幾乎所有人回來都說,院長,我們被當成詐騙集團!」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