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有一次,他在蘇州婚紗批發店工作,負責站在大門口兜攬生意,老闆娘告訴他:「隔壁店小伙子有一米八,你只有一米七八,那就叫得響亮點吧!」接著自己哈哈大聲笑出來。
【路內番外篇】自曝厭惡上班 他希望寫到70歲

路內19歲從技校畢業,進了化工廠當工人,做了幾年離職,就開始四處打工,每份工作都做不久。這段經歷成為他日後寫作的巨大養份,信手捻來皆是故事。「我到27、28歲才進入廣告業,中間那幾年,我就到處瞎晃,靠一些亂七八糟的職業,哈哈哈哈。除了蘇州,我也去好多其他的城市,打一些零工啊什麼的。」
「後來認識一個姐姐,開了個花店,我就到處幫忙送花,騎自行車,車龍頭前面裝滿花,後面也裝滿花,騎過街,滿街上人都在看我。後來她男人跑了,不開店了,我又去找工作。這中間就幹過很多亂七八糟的工作,有時只幹了幾天。我記得我做過會計,非常無聊,每天坐在那兒唄,老闆一個月給我200塊錢,幹了2個月吧,我那台500塊錢的自行車被人偷掉了,我還倒賠了100塊錢,就實在幹不下去,這冷飯吃不下去。」
換工作如流水。後來去一家文印公司,就是影印店,學做電腦設計。「那時代我剛剛見過蘋果電腦,然後老想著要前輩教我使用,她就說:『你跟我學這個沒用,我這是蘋果,你要學的是PC機。』我也不懂差別是什麼,她說系統不一樣,搞了半天學了也沒用,我又不幹了。」
接著又跑去一間台商公司,幫忙看管倉庫,每隔幾個月要換一座城市待著,大江南北都跑遍了。「當時有一家很小的廣告公司需要給一個保健品寫文案,老闆蠻喜歡我,就把我轉過去,做不到2個月,合伙人跟他鬧掰了,帶走所有員工。有天我上班發現就我跟老闆2個人,哈哈哈。還要我幹活嗎?老闆就說:『當然要幹了,現在開始你就是客戶總監,騎著自行車去全城逛一圈,去人才市場招人去。』」
這中途,他晚上又跑去音樂電台兼差,做播音員,一檔一檔做了好長時間。電台樓下是電視台,打交道熟了,他就去幫忙拍些蘇州風土民情。「就是很不上檔次的紀錄片,也扛扛攝像機啊,有時候做點劇務上的工作啊,反正就是些亂七八糟的工作。好像這樣吧,也有點像文藝青年,是不是?呵呵呵呵。只要會講話,頭腦活絡一點,這活都幹得了!」一副自嘲口吻說完,又樂不可支呵呵起來。
換了這麼多工作,感覺是個不害怕改變、勇於挑戰的人吧?「我現在非常怕!如果生活狀態有所改變就會焦慮,但年輕時候不至於。節奏改變會讓我去適應這東西,自然產生焦慮,我不知道原因,但年輕時比較有好奇心,最好改變多一點,今天幹完這工作,幹二天就不想幹了,有時候幹一個月就換一份工作,但很快又嫌麻煩、很囉嗦,又不想做了。」
他坦白說道:「我就是個不想上班的人,我覺得全人類都不應該上班,朝九晚五這種事情太可怕了!我倒還真是適合作家這職業,我最怕長年累月、閉眼睛算說10年後還在這個地方,真受不了。我更不適合當公務員,肯定受不了,也不適合做流水線。」
在各種工作現場「流浪」了好多年,終於,他在28歲那年,進入廣告業,做了10年後辭職,成為專業作家。正式成為純文學作家以前,他在報社寫過「撞鬼啟示錄」專欄。一聽我提起這檔事,他倒抽一口氣:「ㄟ,你怎麼連這點都記得!太可怕了!那十幾年前的事了!因為我沒錢啊,那個報紙給的稿費很多,我就寫了。當時我還在廣告公司幹活,專欄編輯是我太太的朋友,問我能不能寫?當然寫了!這就像很多拍電影的導演,都從拍廣告開始的嘛。」
成為作家路內,每天活得隨心所欲:早上3點鐘上床睡覺,中午12點起床,下午出門晃一圈,順路去接女兒放學,到了晚上才開始寫作。「寫作時間充裕歸充裕,但也寫不了幾個字,很多時候是在發呆吧,如此而已。」
上一本小說《慈悲》獲得高度評價,未來有何目標?「我希望寫到70歲,之後就不想寫了。我這種中國作家往往過了50歲就不再寫了,50歲往往是一個坎,很多作家只寫到四十多歲,過了之後就沒了作品。當然也沒什麼,不寫了,又不欠文學什麼,自己去玩就可以。但如果還要寫的話,我希望能夠過這個坎,到50歲之後、60歲還能有作品出來。再寫二十多年,至少活著還是挺有指望的。」
怕不怕靈感匱乏?「那不會!」他答得篤定。又說,靈感匱乏不重要,或者寫作手法相對笨一點也不重要,怕的是眼界落後於時代。「說起來,作家其實往往脫離社會,為什麼會有『新銳作家』這說法?因為老作家眼界落後了,想法落後了,才讓後面年輕人成為新銳,你被人家趕超了。我倒不擔心新銳作家崛起,我有點擔心自己成為一個眼界落後,甚至於說過時了還是很紅、書還是很多人讀,但在年輕作家心目中早已過時。這樣一個作家我就覺得,唉,那個有點嚇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