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風雲人物三】非典型政治人物興起 全因選民對藍綠失望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陳永和、張淑惠、邱威傑、蔣月惠參選動機各異,相似處是在2018九合一大選展現驚人行動力。
陳永和、張淑惠、邱威傑、蔣月惠參選動機各異,相似處是在2018九合一大選展現驚人行動力。
呱吉證明他比柯文哲更像柯文哲,蔣月惠的崛起被媒體貼上「女柯P」的標籤,2人都不約而同想到同一個問題:「除了藍綠,選民到底還希望怎樣的政治人物?」柯文哲的崛起,鬆動了政治藍綠的成見,也帶動了非典型政治人物運作的空間。網站「菜市場政治學」的編輯,同時也是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陳方瑀分析:「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增加,選民對傳統大黨失望是一定的,這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也不只有台灣,這個結構性因素在於貧富不均,人們對未來愈來愈沒有希望,在這種狀況下,訴諸情感、信任、反傳統菁英的政治人物就容易崛起。」

口號助攻 迴向也入列

網紅能否將網路聲量轉化成選票?台南市長參選人林義豐、台北市長參選人李錫錕和吳萼洋聲勢驚人,但何以這些人落敗,而邱威傑跟蔣月惠卻能成功?「這其中就是你有沒有核心價值、有沒有理念,能不能用一句很強大的話去概括。」選舉無異於網路行銷,邱威傑說:「我會在直播上花很多時間闡述我的理念,我沒有認為政治要弱智,但如果你想贏,你就要有一句漂亮的口號。」
呱吉12月25日穿著襯衫卡其褲宣誓就職,形象與身旁的新科市議員大相逕庭。(王漢順攝)
「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以核養綠」,聽起來多性感、多迷人,選舉就是喊口號,如催眠,如咒語。候選人必得用一句話講完一個故事,邱威傑的一句話就是「民主開箱」,要把政治剝一層皮,看看底下的血肉與器官到底長什麼樣子,讓舊時代的秩序與掌權者,從舒服的椅子上摔下來,而蔣月惠勝選的一句話自然是:「這一票30元可以幫助羅騰園,我幫你做功德,幫你迴向!」
無論談論什麼話題,蔣月惠最後都會回到「一切都是為了羅騰園」。她參選的初衷,也只是想賺一票30元的選舉補助款。21日,她也兌現承諾,捐出選舉補助款,加上議員保證金及當月薪水,總計50萬4,180元,「其實這個月只有實領54,000元,我還倒貼6,000元捏。」我們在蔣月惠的研究室訪問,她把所有家當都搬到這個6坪大的房間。她名下有一棟房子,但讓給肢體障礙的朋友居住,現在羅騰園院區是租的,她本來和院生住在一塊,但4年前因質詢祥義皮革廠排放廢水,遭恐嚇,為了院生安危,就搬到議會來,一住就是4年。
蔣月惠說:「上次選議長,他們叫我選誰,我就乖乖選誰;哼!這次,我要投我自己一票。」(林俊耀攝)
每個月薪水都捐給羅騰園,只留4,000元零用,加上保險金8,000元,加加減減一個月還有一萬多元可用,會計出身的她精打細算:「議員電話費、油錢有補貼,住在議會不用繳水電費,洗澡就到議會附近的健身房解決,一個月月票700多元,一天平均20元。」這樣會被說閒話吧?「當然啊!我同事還跑去檢舉耶,結果議會翻法規,說議員可以合法使用研究室。」

再接再厲 還要選立委

她遊走法律邊緣,不管是住在議會這件事,或是羅騰園的營運。羅騰園目前安置11名院生,但她對外都說6位,因為羅騰園至今僅「羅騰園肢體殘障協會」屬合法,法令規定若收容院生7人以上須申請立案,但她認為立案了,便落入評鑑補助的金錢遊戲,她寧可土法煉鋼,按著她的方式走,不肯申請成為合法的安置機構。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