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消息面主導短期盤勢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去年12月美國零售銷售數字,出現近9年來最大下跌幅度,顯示實質經濟不樂觀。(東方IC)
去年12月美國零售銷售數字,出現近9年來最大下跌幅度,顯示實質經濟不樂觀。(東方IC)
全球股市從年初反彈迄今,許多市場都已經陸續收復去年12月的跌幅,但問題在於,這樣的漲勢是否能夠延續?
回顧這一波股市反彈走勢,先是因為跌深反彈,而後聯準會釋出鴿派訊息,表示可能會暫緩升息腳步;接下來是美國二黨達成協議,讓政府暫時解除關閉狀態;現在則是中美貿易戰可能會延長談判期限,讓和解露出曙光。
這樣的漲升結構,大多是建立在訊息面上。台股部分,更是多了每年都會上演的戲碼,即股東會前的融券回補潮。
然而從實際條件來看,並沒有這麼樂觀。

美貸款需求 持續減弱

首先,美國的零售銷售數字在去年12月,出現近9年來的最大下跌幅度,較前月減少1.2%,美國1月的工業產出與製造業產出也都較前月衰退。
雖然這樣的數據有可能是因為美國政府關門所致,零售數據也恐因政府的估計方式而出現誤差,但從其他數據也可看出相同的結果。
聯準會本月初公布的《銀行貸款業務意見調查》中發現,美國銀行業在去年第4季緊縮了家庭貸款中的信用卡貸款標準,整體來說,各類家庭貸款需求正在減弱當中;至於企業貸款,不論是對中大型企業,或對小型企業的貸款也都在緊縮當中,特別是在商業房地產部分,同時,整體企業貸款需求亦在減弱。
反應在交易數據上,雖然股市指數已經反彈至去年12月初的高點,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卻仍遠低於去年12月初的水準,上週五收盤數據為2.664%,去年12月初的數值則是3.013%。
這樣的結果說明了,雖然股市出現反彈,但對經濟長期走勢尚有疑慮,市場上仍有許多資金停留在公債市場。
哪一邊才是對的呢?
我認為短期間仍有許多正面消息刺激市場,例如:聯準會本月可能會公布調整縮減資產負債表計畫、中美貿易戰可能出現新進展等,但隨著這些消息一一落實,台股融券回補的籌碼因素也即將消失,市場終究要回歸到基本面。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