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台灣,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
她們在舞台上走出鄉愁 新竹的菲律賓移工選美

週日,是在台灣工作的菲律賓移工一週唯一的休息日。4月7日當日下午,新竹市區最熱鬧的百貨公司廣場,迎接了菲律賓移工這一季最重要的盛會「選美走秀比賽」。
男生32人,女性30人,共62名來自台灣各地的參賽者, 以及前來加油打氣的菲律賓友人,四周幾乎沒有台灣口音,放眼所及全是菲律賓臉孔。大夥興奮的拿起手機直播,跟遠在菲律賓的家人朋友通話連線。






這場選美比賽,由來自菲律賓沙畫藝術家馬力歐主辦,他原名Mario Subeldia。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菲律賓外藉移工,利用在台灣工作下班後的苦練,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獲得街頭藝人頭銜的菲律賓人,同時更在2018年獲得文化部認證之外籍藝術家,能以藝術家身份繼續留台從事創作。
馬力歐及其藝術團隊曾於去2018年3月18日以10月21日所策劃的「第一屆和第二屆藝術與時尚:公益願景計劃」,結合菲律賓移工喜愛的模特競賽及公益畫作義賣的型式,吸引許多菲籍移工的關注。
一場選美比賽,帶來的不只是萬眾注目的熱鬧焦點而已,籌辦比賽的回饋,也全數捐回家鄉,幫助貧困孩童。
4月7日下午12點半,新竹已經是將近30度的高溫。新住民團體「菲台姊妹會」的創辦人黃琦妮拿起麥克風,用英文說著:「菲律賓是我們的家鄉,台灣是我們現在的家。」引得觀賽者一陣鼓掌,說到菲律賓時掌聲大些,台灣時則小些,那也自然,身在異鄉心裡所掛才是家鄉。黃琦妮細問了場邊人來自菲律賓何處,問到有人來自台灣嗎?只有我悠悠舉手,也似乎沒人瞧見。
黃琦妮介紹,菲律賓文化裡有特殊的3B文化,分別為Boxing、Baseketball和Beauty,「Beauty」自然是指選美文化。選美的盛行,也許源自於菲律賓曾被美國、西班牙等地統至超過四百年,為亞洲國家中西化最深。在菲律賓從國小開始至國中、大學,甚至鄉、村、大城市,幾乎都可見選美比賽舉辦,菲律賓人對選美的極度熱衷,唯有親自見識才能了解。






初次接觸菲律賓選美,看不出門道,我坐在台下第一排,當作觀眾純粹欣賞。第一輪比賽由62名參賽男女佳麗,換裝馬力歐設計的4至5套衣服出場。首輪完全蒙面,無論男女均別上號碼牌,穿著黑衣黑褲,並戴上黑色口罩出場,讓評審直接以身段、資態及模特兒氣質等評分。
第一輪有了大概的印象分數後,再著夏裝、休閒裝等入場。這些來自台灣各地工廠工作的模特兒們當然並非專業,平日多半從事勞動工作,利用休閒時間苦練體態。不少人是初次參加比賽,女孩們穿著超過十公分的高跟鞋上台,站定於舞台前方時,小腿微微顫抖。還有選手差點摔落舞台,引得全場同時驚叫,只見她身體一抖,雙肩一聳,表情滿不在乎地看向台上,那態度是:「我可以的,別為我擔心。」









首輪比賽結束,來自各地的贊助商先頒發獎品給參賽者。穿插菲律賓籍藝人演出,接著男女各留下18人再進行第二輪的賽事。第二輪進行登場時已經約莫傍晚五點,決賽穿著自然更為華麗,最末兩套男生著傳統服裝「巴龍衫」,女生則穿「菲式連衣裙」出場。

到這時,選美比賽進行約莫6個小時,我早已經汗流浹背,台下觀眾熱情卻絲毫未減。決賽女孩們上台時,台上放起Billy Crawford 的〈Filipina Girl〉,觀眾們竟然同聲歡唱,氣氛彷彿演唱會。
決賽獎項公佈,男女雙方各取前三名頒發獎金,第一名能獲得新台幣2萬獎金及菲律賓醫美獎。評審之一的Lana是俄羅斯籍的演員,現居台北,她指出這場選美比賽,臉蛋並非重點,選擇身段及氣勢才是關鍵。「站上舞台的信心度才是重點。」
奪冠的男孩說,他平日在工廠上夜班,只能靠下班時間訓練體態及走步,「真的很難才得到冠軍,心裡非常非常開心。」他微笑的臉龐還因為緊張而微微抽搐。








比賽落幕前,一名男子被人以輪椅推至舞台旁側,那是第一季選美比賽的參賽者,他表情憂鬱,眼神堅定的看向舞台。「好多人問我們,辦選美募資的錢到哪裡去了?以前都是幫助菲律賓需要幫助的孩子和家庭,但這是第一次,有獲得幫助的人到現場。」黃琦妮眼眶紅了,她邊忍住哽咽邊說,「他在台灣發生嚴重車禍,肋骨、胰臟都有受損,是一群菲律賓的朋友,幫忙處理他的傷。」
輪椅上的男子點點頭,哭了,馬力歐站在他身邊摸摸他的頭,也跟著流下眼淚。舞台上的參賽者,台下觀眾全拿起衛生紙,哭成一片。台上《Kahit Ayaw Mo Na》還在放,藍色的電腦燈光束打在舞台,把整個空間變成像水底世界。

「菲律賓是我們的家鄉,台灣是我們現在的家。真的很謝謝台灣能讓我們有這個地方辦活動,更感謝得來不易的今天。」主持人的感性留在最後。一場移工選美,在這天成為台灣土地的文化,也是菲律賓人在異鄉的鄉愁。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