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刀都有風險,醫生開刀是生死一線間。」即使手術完美,病人運氣不好,例如術後感染、血塊凝在大靜脈跑到肺部等等,都會致命。
【診間武林高手3】病人看診完選擇自殺 他反省醫生該讓病人有希望

那天,林元清演講時機器一時出了小問題,他不慌不忙幽默道:「科技跟人生一樣,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您的人生很少失敗吧?「很多,只是我寫出來的很少。」原來,名醫看似風光,實則日日走鋼索,最驚險一次,是替已故好友的女兒開刀,手術順利,怎知5天後敗血性休克,「手灰得像死人,瞳孔幾乎要放大了。」須開刀清除細菌,開刀房卻不准,說一定會死在手術台,但不開刀也會死。最後,林元清大膽在加護病房直接動刀,冒著大險終於挽回好友女兒性命。
關於外科醫師,有一說是東方人用筷子吃飯,適合拿手術刀,林元清說,慣用筷子的手確實較靈光,還有,「醫生做手術,就像藝術家畫畫,有人畫得好,有人怎麼都畫不出來。有的醫生講學好、文章好,開刀醫術卻不一定好。」要天分,也要紮實功夫:「開刀需要判斷,神經在哪裡、血管在哪裡,路很熟時十分鐘走到,路不熟彎來彎去2小時還沒到。開刀時間太久,併發症機率就高。」他比喻這些時,我們的專訪已進入第4個小時,對74歲的長者來說應該十分疲累了,他卻依舊不厭其煩。
如今這般地位與身價,林元清卻毫無架子,他說話總是極富耐心,幾次公開行程也一律親切回應所有人的要求,配合拍照、簽書,從未露出一絲不耐。

一樁自殺 磨光一身傲氣
這般高度耐心從何而來?他先是說,年少傲氣都在醫學訓練過程中磨光了。但不是每個醫生都這樣有耐性吧?他才談到,約30年前吧,一對年長夫妻固定來看病,妻子罹患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某次她直喊痛,但林元清也只能讓她吃藥打針,「剛好我那天很忙,她問我真的沒辦法嗎,我說關節炎就是隨年紀退化。她又問會不會好,我說有困難,這好不了,妳先吃藥看看。」病人許久沒再來。6個月後她丈夫腳痛看診,林元清順口問太太怎許久未見。
「你上次跟我太太說,就是會這麼痛,好不了。」「這是實話,我那天很忙,沒辦法跟她多解釋。」「我看到她在哭,我們分房睡,隔天上午我去看她,她死了。」「怎麼回事?」「她用塑膠袋套頭,自殺死了。」林元清敘述完那段對話,神情苦澀地說:「一個醫生,把病人求生的希望都切斷了。」那天太忙疏於開導,他自責至今。
但,他看待自身生老病死倒是豁達,近年他常回台灣演講,總是笑容可掬對著一張張年輕臉龐叮嚀:「台灣的未來靠你們了,你們好,我的退休生活才好過,你們不好,我就慘了。」曾是外科名醫,但68歲那年他領悟自己老了,毅然不再動刀,由年輕醫師接手,「人最美麗的就是有死亡,你把路讓給年輕人繼續走下去。」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