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腳步比什麼都快,李立群比誰都清楚這道理。當初他帶著家人移民加拿大,自己卻到對岸拍戲賺錢,加上又得回台灣探望媽媽,往返奔波,眨眼間就錯過小孩長大的時光了。
【小聰明解人生公式1】不怕灑狗血!戲精李立群分析韓劇成功點

每個世代對於李立群的印象都是截然不同的,他既是台灣電影新浪潮的演員,也活躍於「表演工作坊」的舞台劇,多虧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讓更多人以為他是專業的相聲演員。甚至當年拍底片廣告一句「它抓得住我!」紅遍大街小巷,讓李立群在3年前拍了跟當年致敬的廣告。只不過,這回是賣手機,至於什麼是底片,可能大家都不記得了。
爸爸去哪兒破例辦壽宴
「父女關係是比較脫節的,脫節的時候,你不覺得,得等到他們25、6歲後,回頭來跟你討論。」那不是悔恨,也不是氣憤,小孩發現爸爸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原來是缺席了。「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比我想像中的善良,而且聰明多了。」李立群說,理解親子關係疏離的那一瞬間,一方面覺得自己的小孩很厲害,「可以讓我很冷靜的明白。」一方面也感受到很大的挫折,「要怎麼辦呢?沒辦法彌補。」
如果沒有遺憾的話,就不叫人生了。從來都不過生日的李立群,60歲生日時,破例過了生日。當時他人在溫哥華,老婆提醒他說,「今年是你60歲生日、一個甲子,要怎麼好好過嗎?」於是就趁這機會,在老婆的提議下,請了當初協助他們適應移民生活的鄰居、朋友,在餐館開了兩桌請客吃飯。關於這場壽宴還有什麼記憶嗎?他只記得當時台灣天氣開始變涼,但溫哥華還可以穿著短袖,「很開心。」
因為不斷地接戲、拍戲,李立群覺得劇本都困在同樣的公式,特別是電視劇,「因為劇本都是急就章、那麼似曾相識,表演也是在短時間內成形定案,所以每一個演員幾乎都逃不掉這模式。全世界的演員都一樣,都在自己的模式裡,只不過你的模式驚不驚喜、高不高明而已。」但是被誇獎演技好,他自己也有話要說,「表演當中怎麼去看、怎麼灌注新生命,讓別人看起來覺得不會太公式?就是用大量的經驗,加上一些小聰明去完成任務。」
合理化弔詭韓劇灑狗血
所以該怎麼走出公式?李立群認為很多事情在生活中是弔詭的,但在藝術戲劇的範圍裡,可以當成真實的、正常的看待,「比方說卡通片。」許多在生活中不成立的事,經戲劇創作後,就得以存在。他提到了韓劇的成功,「我以前不見得那麼恭維,覺得韓國劇本比我們好一點點嗎?道具比我們充分一點點嗎?服裝比我們好一點點嗎?就某些一點點,加起來就是大點。」演出翻拍韓劇的《幸福一家人》,似乎讓他看到了一個碾過公式的方法,「我研究發現,一般中文編劇寫到這個地方,就不會再寫了,以為到底了。但它沒有到底,還會帶你再進去,這就是我形容弔詭的部分。」

一開始看到劇本,李立群承認感到「太誇張了!」「怎麼會這樣?」就好像大部分人,總覺得韓劇灑狗血。李立群卻說,他經過研究後,才理解為什麼,「就是說生活中不該會發生的事情,韓劇讓它發生,經過戲劇化的處理,變成真實的感受。所以看過的人,才會得到更大的震撼感。這就是他們編劇高明的地方。」
看到李立群,不管他在忙什麼,一定要問他還有沒有興趣做相聲。但他糾正我,當年他做的其實不是相聲,是跟相聲有關的舞台劇。「當時我有想過,到了6、 70歲的時候,還能不能做,其實答案就是道德。當你6、 70歲時,對這社會的關懷到什麼程度?」因為在對岸拍戲已經24年,他說自己對台灣社會是有些脫節的,「你沒有理由說自己對台灣社會充分認識,當你對這地方的關懷脫節的時候,你說出來的諷刺就不見得準確。」
說出眷村好風景 李立群
1952年5月2日生,因為喜歡話劇,接觸表演訓練。華視訓練中心第二期演員訓練班畢業後,開始演出電視劇,並在綜藝節目《綜藝一百》演出短劇。參與表演工作坊,演出《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造成轟動,展開舞台劇生涯。曾獲得第十六屆金鐘獎最佳男演員。著有個人散文集《演員的庫藏記憶:李立群的人生風景》。最新電視劇《幸福一家人》正於八大電視台播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