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炫目之光》 偶像教我的事會員專區娛樂電影從凡常的年少心事出發,年輕人在焦躁與迷惘中自我追尋,在矛盾間找出成長之路。(華納提供)文 黃以曦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9.08.19 16: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1 臺北時間奧斯卡我愛貝克漢炫目之光綺拉奈特莉影評布魯斯史賓斯汀黃以曦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追隨偶像可以把人帶到多遠的地方、成為怎樣的自己?炫目之光《Blinded by the Light》《炫目之光》以1987年英國為背景,當時英國正處於種族與經濟的雙重不安,住在小鎮盧頓的英籍巴基斯坦年輕人賈維一心想當作家,又接觸了暱稱「工人皇帝」、曾以《費城》主題曲獲奧斯卡的美國歌手布魯斯史賓斯汀,賈維從此以布魯斯的歌為人生標竿。可這個時候,他的父親遭解僱,全家不但經濟陷入困境,且因移民身分飽受歧視,家人亦反對賈維追求藝術夢想。該如何在各種矛盾間找到自己的路呢?電影改編自真人實事,主人翁薩費茲曼佐是英國記者,紀錄片製作人、《衛報》撰稿人和文化評論者,同時也擔任了本片的編劇。從凡常的年少心事出發,終成勵志且細膩的成長電影。盧頓之於曼徹斯特,曼徹斯特之於倫敦,英國之於美國…,夢想的終點層層遞遠,不知從何跨越,《炫目之光》以平實但動人的方式捕捉了目光灼熱卻被困住了的年輕人的焦躁和迷惘,而比起《淑女鳥》中類似的自我追尋,處境之難又更多一層。電影有相當篇幅放在賈維與家人、3個不同背景的朋友及其家庭之間的關係,交叉比對間可以看出世代、種族、階級之形塑或壓抑著人的自我認同。作者舉重若輕地述說一段青春歲月,其中蘊含著可激盪討論的層次。來自肯亞的導演古蘭德恰達曾有《我愛貝克漢》,以該片成名的綺拉奈特莉當年正是作為和印度旁遮普裔移民二代的女主角對比的角色;以青春的騷動和敏感去切入時代母題的糾結,一直是這位作者的關注。集成長電影、粉絲文化、移民處境、家庭與世代差異等題目於一身,令人驚豔且回味不已的小品。85分導演:古蘭德恰達演員:維威克卡拉、科文達吉爾片長:117分鐘級別:普遍級上映日期:8月16日90分以上:神作!一定要膜拜80~89分:佳作!不看就沒話題了70~79分:普作!錢很多就看看吧60~69分:爛作!避之大吉60分以下:糞作!看完要洗眼睛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