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農專訪2】念書還狂打4份工 硬漢談到母親就流淚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吳怡農與父母感情極好,當他被問起當年辛苦工作的母親一夕失去積蓄,紅了眼眶。
吳怡農與父母感情極好,當他被問起當年辛苦工作的母親一夕失去積蓄,紅了眼眶。
外人看吳怡農一帆風順,其實他的人生很早就吃過一些苦,只是他似乎不太談,僅提過大學時打4份工。我們問他,這與家中發生之事有關嗎?他先前在臉書約略寫過,高中時母親接到一通電話,得知積蓄一夕沒了,後來他從房間往外看,向來被稱女強人、恰查某的母親倒在客廳沙發偷偷哭泣。
我們還沒說完,就瞥見他忽然眼眶泛紅。他沉默了好一會兒,後來助理拿衛生紙給他。我們沒有預料到,一時也不知如何反應。隔了像一個世紀長的一分鐘後,他才斷斷續續開口說,那年亞洲金融風暴,親戚向母親借了一大筆錢周轉,「最後就…我媽媽在廣告業,做廣告很辛苦,整天加班、熬夜,好不容易她從20幾歲到30、40歲賺的錢,突然都沒有了。我媽媽就很慘。」可是,母親沒有叫他回台灣,依舊讓他在美國受教育,他說,父母必定做了極大犧牲。他後來又提到,幼時父親讀博士,母親賣咖哩餃幫忙家計,「對媽媽的記憶就是她整天都在廚房工作。」

狂打4份工 高盛就職

父母仍盡力出錢,但美國名校學費驚人,他拚命打工,專挑沒人願意做的時段。他去圖書館、教會,「教會是週日早上,大家都在睡覺,薪水比較高。」週四、五、六晚上在三明治店,「週末大學生都在外面party、喝酒,這時可以拿到最多排班。就看著朋友們醉醺醺走進來點三明治,我做給他們吃,OK啊。」
吳怡農(左)說,從小父親(右)便是自己的偶像。(翻攝臉書)
2003年終於畢業,他想去香港高盛,偏偏碰上SARS癱瘓香港經濟,高盛人事凍結,「但還是得工作啊,我就先去一間服裝公司上班。」幸好4個月後電話響起,高盛打來,「我當然就特別賣力,機會難得嘛,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待在高盛。」經濟穩定後,父親友人曾透露,吳怡農還幫忙付妹妹在美國的部分學費。
與父親吳乃德一生醉心學術不太一樣,吳怡農似乎更著迷實務而非學術理論,我們問他怎沒讀研究所,他便說曾考慮過工作2年後讀法學研究所,但高盛的工作太有趣,2年接著又2年⋯。

籲重建後備 優化軍校

回台後,他對國防議題產生興趣,曾撰文指出中國武力不斷升級,台灣人卻不重視國防訓練,令人焦急,又詳述新加坡、以色列等小國如何強化國防。而今他的選舉面紙就印著「自己國家自己顧」,他解釋:「不是要把大家抓回去當2年的兵,拔草、做沒意義的事,是紮紮實實訓練好一個步兵的基本能力,射擊、移動、團隊溝通,讓當兵不再是消耗生命的經驗。4個月役期其實綽綽有餘,大家退伍回到社會,但我們要有能力隨時動員,要重建後備制度。」
以國防為政見,吳怡農曾提出「刺蝟理論」,認為若能強化國防,即使獅子老虎也不敢輕易併吞,台灣才能安全。
傳說中的教召,但教召好像沒在幹嘛?「是啊,所以我們就好好地幹嘛,複習射擊、移動、溝通、發生事情時裝備在哪裡、班長是誰、哪裡集合…現在這個機制是空的。」還有軍校,他說,3,000多位軍校生分散6個學院,整體預算又不夠,「很多課開不了,硬體設備也無法定期更新,但軍校教育影響未來軍官的素質,很重要,值得投資。」
政見太嚴肅,就得加倍拜票,選戰開打至今他已瘦6公斤,他笑說沒時間運動導致肌肉都沒了。他的行程排得相當瘋狂,每天6點起床拜票直到深夜1、2點收工,過去一身肌肉是自律的展現,而今意志力完全展現在黑眼圈。參選前,他喜歡健身、打球,他曾說,在美國讀書時亞裔學生多半打網球或壁球,但他選擇橄欖球甚至角力(類似摔角),因為喜歡「硬一點」的,運動如此、工作如此、當兵也如此。熱愛挑戰。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