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之後,王若琳再發了翻唱專輯《愛的呼喚》,她坐在我的面前,戰鬥的氣息消散了,因為那些她所信仰的、獨有的狂想,早已被她的音樂與行為給論證。當反叛,終證為哲學。
【解除戰鬥王若琳1】翁倩玉與鄧麗君的老歌 都成了宇宙科幻風

2008年,王若琳以爵士翻唱老歌一戰成名,那樣慵懶懶地、滑順軟香的歌路,卻成了她反叛的根源。因為那不是她,所以從此之後,她再上路,都必須是她所選的道路。一路之上,皆是她反叛的凝視。
在這張專輯裡,王若琳以比較迷幻民謠的方式來翻唱東洋風演歌,但翻唱鄧麗君〈我只在乎你〉時她樸素收斂地唱,她唱著,拖慢了拍子,留白與歌聲一樣飽滿,是非常靜寂的唱法。但選出這樣老派的一首歌,她的MV卻以一個宅女工程師與機器人相戀的故事為想像。王若琳說,這一開始來自她的想法。

「在做完〈愛的迷戀〉(原唱為翁倩玉)這首歌後,我覺得這整張專輯,配上科幻的想像應該很適合,」王若琳這樣說著:「很多故事都是在講星際的旅途,因為是宇宙的,所以並不限定是同一個肉體,有時候是轉世,很玄。」這愛的呼喚竟奇異地綻放,聽起來非常科幻也迷幻,卻緊緊咬住專輯名稱。
前幾張專輯都玩出非常瘋狂的MV,王若琳這回反而有所顧慮,「我覺得那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但就是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跳脫太遠了。」也強調,「如果是我自己的作品,就不會有那些顧慮,詮釋別人的歌曲,還是有某種責任在。」

她做音樂很自我,當中有著琢磨,設定得再粗礪都足以琢磨成她自己。去年金曲獎,王若琳拿下了重要的評審團獎。原因是,她在創作上一直堅持自己的方向,持續突破主流視野。
回到讓她成名、卻剝離了自我,且永遠不會是她要做的音樂的前2張專輯,當時火速衝撞到隱形天花板,王若琳立刻確定自己不要什麼。我問那過程是必要的嗎?王若琳想了一下,黑白分明的眼裡坦白直述:「我覺得是必要的,就是在面臨很多狀況下,好的壞的,想要的不想要的,尤其是非常不想要的狀況下,你會更清楚自己要什麼,它是一個很壓縮的過程,讓我快速體驗到,很多我可能不喜歡的事。」
她有一種古典的長相,所以反叛時,乖張感更強烈。當喬治歐威爾預言似地在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說了,摧毀人民最有用的方法是抹去他們自身的歷史。然而,能夠摧毁一個人的,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她憑藉以走紅的那些英文老歌,卻抹去了她的核心價值、她最鍾愛的音樂形式。她必須找回她自己。
- 場地提供:Switch Place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