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國以外的病例,除了由中國移入的之外,多屬於近距離且長時間接觸的傳染,例如家人、同事或是旅遊團司機等等;而截至2月3日為止,菲律賓出現中國境外首例死亡病例,這或許說明了,在醫療資源相對充裕,且衛生環境較佳的地區,是能夠控制疫情並降低死亡率的。
【達觀股市】武漢肺炎蔓延 留意遇倒楣事的好公司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了幾個禮拜,除了中國境內確診人數持續增加之外,境外也擴散到了數個國家,同時也出現了各國境內感染病例。
大跌買進 財務穩固業者
因此就以目前的數據來看,武漢肺炎相較於2003年發生的SARS而言,是一種傳染性更高,但致死率相對低的疾病。但如果管控不當,像武漢那樣出現群聚性感染的話,就可能快速占用各種醫療資源,導致疫情惡化,傳染率與死亡率也會跟著攀升。
也因此,接下來的資本市場會反映的,應該不再是對於未知疾病的恐慌,而是開始評估中國封城、各國禁航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首先,消費類股絕對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包括飯店、餐廳、旅遊、航空業必然出現大幅虧損。由於這些行業多半採取高槓桿營運,所以若疫情拉長,很有可能會出現倒閉潮。但疫情終究是會過去的,所以在大跌階段買進大型且財務結構健全的業者,或許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
而與台灣高度相關的電子業,應先避開那些在湖北設廠的企業,因為這個地區的封城時間可能會遠長於其他地區。反過來說,當這些業者可能無法從湖北出貨的時候,其他的替代者或許能夠在這階段取得商機。
整體來說,我對於武漢肺炎的疫情並不是那麼擔憂。因為周邊各國都已經開始管制中國出發、甚至是經由中國轉機的旅客,而中國則是各省市主動或被動地採取封城手段。雖然對於被封鎖的城市來說,最後結果一定是相當慘烈,但這也是疫情開始失控之後不得不為的手段。
而只要疫情獲得控制,資本市場便能夠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