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寶寶之書 魏如萱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生小孩與創作曾是絕對相對的兩岸,但這一年多之間,魏如萱努力渡過中間巨大的差異性。
生小孩與創作曾是絕對相對的兩岸,但這一年多之間,魏如萱努力渡過中間巨大的差異性。
原本是一張要在生小孩之前生出來的專輯,
在小孩之後才誕生,種種,
卻成了魏如萱意想不到的,
充滿腫脹的一張作品,
不只是情緒因荷爾蒙作用而跋涉於自身山嶺之中,
身體也歷經物理性的腫脹。
是痛楚、甜蜜,連情緒都腫脹的時刻。
全都是奶與蜜的滋味。
如果不把文青當成是一種罵人的髒話,那麼,其實魏如萱新專輯《藏著並不等於遺忘》中要說的事,同樣還是很有她的幽微曲仄。只是,多了不只我沒想過,應該連魏如萱自己都未曾想過的訪問話題,像她說「剛剛拍照,我身體在脹奶,身體的腫脹,會有一點不舒服。我最近有點想要停止餵奶,新手媽媽真的太辛苦了啦。」是多麼開展的寶寶之書。
降不下來的體重,讓魏如萱在宣傳期間會自卑,但放話小孩斷奶之後,她就要做激烈些的運動了。

奶與蜜的滋味 魏如萱

1982年10月10日生。幼時由祖母一手帶大,原為自然捲樂團主唱,2007年發行個人首張專輯,曾三度提名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與隆宸翰於她36歲生日前夕登記結婚。2019年底發行個人第六張專輯《藏著並不等於遺忘》。

叛逆少女 成為習慣脹奶的媽

專輯中有首由李格弟(詩人夏宇發表歌詞所用筆名)所寫的〈兒歌〉,其中寫及「啊為什麼一個少女叛逆不馴,時間啊就把她變成一個母親」,雖不是魏如萱寫的詞,卻十足貼近她的狀態。光從魏如萱IG上的照片,從少女般的自我神態,突然間有了時間內斂的刻痕,混雜了焦慮與安穩地。是髮夾彎似的轉折點,一切真的是從有了兒子路易開始。
「詩人真的很厲害,可以把很細微的感覺寫得非常好,譬如我的心跳我的呼吸我的喘息我的腫脹。腫脹這件事是一直來的,我有餵奶,就一直會脹,整個人是腫的。整個懷孕的過程,只要是媽媽,對歌詞都會很有感覺。以前的我可能真的沒有辦法唱〈兒歌〉,現在有這樣的經歷了,我可以消化、咀嚼,再用我的方式唱出來,就會變成我生命裡的一首歌。」過去魏如萱得努力維持體重,但現在她承認,真的沒辦法。
小孩讓魏如萱發現自己的可能性,「重新用小孩子的視角,再看世界。」
「一開始荷爾蒙會影響滿多情緒的,也會很自卑,因為體重一直下不來,一直在跟體重與情緒抗衡,又必須要工作,我如果還沒有回到原本的體重,我就會很沒有自信⋯」但最終也只有接受它。
自我與所投射出來的想法,看似主體與客體,然而其實它們是同一件事,當兩人牽著手時,誰是主體?誰是客體?其實兩者亦是。而,當現在的自己可以牽著過去輕盈的自己時,心情裡的施與受,都已經模糊了邊界,再次以建築的秩序建構成自我。
生了小孩、籌備專輯期間,魏如萱不斷發現更多自我。「因為,我只能用很瑣碎的時間,去思考創作,連沉澱下來的時間都很少,可能洗澡,可能上廁所,門關起來時可以休息一下。我要在很少時間裡去寫歌,所以寫完歌的時候是很高興的,從怕自己寫不出來,到寫出來有一個成就感。原來人在壓力下會成長的⋯有的時候人就是欠逼,像牙膏硬擠還是擠得出來的。」
魏如萱說幸好她還有電台工作,不是一天24小時帶小孩,自己還有喘息的空間。

換位思考 不讓黑暗收攏心靈

她不是那麼自信炸裂的人,生了小孩就一直怕再也寫不出歌,她說「人家說一孕傻3年,是真的,因為大腦會被改變到你只focus在小孩,所以我要努力把注意力分到別的事情身上,要努力,跟以前不一樣了。」
那差別性是什麼?「當媽媽以後,很多東西只會看到一大塊一大塊,但以前創作是看一小條一小條,現在我是一個媽媽,要顧小孩時就要很大塊很大塊,但創作時又要回到以前的模式,我現在其實是在一大塊跟一小條中間找一個平衡⋯我覺得好難,我真的對所有的媽媽肅然起敬。」
我問她,隔代教養的黑暗,會在她教養小孩時把她拖進黑暗面嗎?如同她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主題曲中寫的,「重複的微笑沒人發現是種欺騙」,那麼深的黑。魏如萱很認真地思考了起來,「那時有一度寫不出來,我說,我在父母親相處這一塊,我不知道寫什麼,就空掉了一塊,但製作人陳建騏說,你就從不被理解的角度去寫,我說好。」
魏如萱不是那種買很多收納用品,就以為那已是收納本身的人,這種心靈上的麻醉劑並不成立。但她唯要警醒的是,不要讓黑暗的高大身形收攏了自己。
她說,「我不知道我之後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媽媽,但我希望自己是可以理解他,不限制他⋯我可以在一邊陪伴,一邊學習。」就算是附著黑暗的小小亮點,它也是心臟在胸腔裡碰撞著的亮點。
魏如萱其實一直在思考這樣的事,關於父母究竟是不是一種威權。「我盡量還是站在他的角度幫他想,而不是,我是媽媽,我要你怎麼樣。在家吃飯,他會想要跑來跑去,所以我們就跑來跑去餵他,抱他進椅子,他會一直劈腿,怎麼樣都塞不進去,但我也不想要硬拉。」
這兩年間,失去與得到的,讓魏如萱體認到這就是生命啊。

生了孩子 婚姻變成動物星球

我想起曾有精神科女醫師分享,在育兒初期,她觀察到自己的另一半會與她競爭,想博取小孩歡心,魏如萱的先生是演員隆宸翰,那她觀察到了什麼?
原來這是婚姻故事裡的動物星球頻道⋯「有一陣子我會很想攻擊我先生,就會說『不要靠近,你這樣不行,走開』,很像動物,想要保護我的小孩。他也會受不了,跟我說我不能這樣子,現在好很多了。」
她說話偶爾有一些神經質,當然,她是一個收納情緒的人,也應該會是一個被情緒折磨的人。但她說「我不是那種急著找答案的人,我覺得時間會告訴我為什麼,我還滿享受各種大大小小的情緒,我盡量不去抵抗,我為什麼遇到這個事情,好,我面對它。」
包括承受著失去的情緒,失去父親、失去摯友盧凱彤、失去愛貓⋯讓魏如萱寫下了〈彼個所在〉。「生命就是會一直一直給你功課,如果你承受得起的話,你面對的功課會愈來愈不一樣。像面對爸爸媽媽的離婚,像面對去學校跟同學處不來,因為已經先面對過了,我反而更能體會,別人是怎麼想的,更能有同理心,你的心會變得柔軟,你比較不會驕傲。」
魏如萱與先生隆宸翰,因為兒子路易的出生,一點一滴學習身為父母的角色。(翻攝自魏如萱IG)
「〈彼個所在〉寫的東西,算人生裡面接二連三的打擊,告別、死亡,一個接著一個,我上一個都還沒好怎麼又來了!但這就是生命啊,一定得面對的。」她說。
前年底,她15歲的愛貓Gaga在兒子出生1個多月後過世,她曾經跟Gaga溝通得知以下事項,「他說他們去那邊很忙耶,我問我還會遇到你嗎,他說會,我說可是我不想養貓了耶,他說到時候你就知道,」魏如萱於是一驚:「貓知道很多事情,該不會我還要再生一胎吧,再把Gaga生回來!」聚散有時,人生真比貓生還要難。

場邊側記

關於寵物轉世,魏如萱有很多故事可分享,其中之一是,「聽到我一個朋友講,她的小孩說『我喜歡的那隻貓叫黑黑』,他媽媽嚇到,因為她以前養一隻貓叫黑黑,一隻叫咪咪,他媽媽問『你是黑黑還是咪咪?』他說『我是咪咪。』」是玄也不玄,唯有信者恆信。

場地提供:Switch Space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