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現創作能將人生重新解構和組織,頗具療癒功效,「因為有那個過程,我才決心要創作。我一直希望可以在美術館或是在一個具有公眾性的場合展出,跟大家分享,也討論關於家庭的多樣性,鼓勵跟我一樣來自非常態家庭的人。」
【父親的錄影帶2】他是婚外情下的私生子 投身創作自癒也癒人

大學畢業後,楊登棋以「父親的錄影帶」為題拍片得獎,短片中主角被滿室錄影帶和磁帶纏繞淹沒,「那時候的我糾結了很久,無法跟父親溝通,無法理解他為什麼是這樣的角色,加上自我認同也不夠完全,好像一直都在邊緣,格格不入,那個作品有點像是一個宣洩。」
前年,父親將整箱錄影帶給了他,問他:「你不是在拍東西,要不要這箱?」楊登棋被激勵了:「我瞬間就覺得,對,要把這個作品做出來。」其實重看和剪輯父親的性愛自拍,對藝術家來說仍是一大挑戰,「調適好心情我會看…,我已經可以跳脫自己,把它當成一個角色在塑造。」

數十捲錄影帶上有楊父親手寫的標題:「自我矽膠娛樂」「實錄家居生活玩樂」「異性同性混合」「日本同志:中壯年愛侶」「西洋黑人集體及黑白配同志」…,也有一些男人或女人的名字,推測是交往對象。楊登棋把自己的領養文件轉印到透明膠片,夾在防潮箱內展出,文件字跡與影帶標題混淆重疊,使我眼花,「我父母沒有結婚。我是一個私生子。」
1986年,楊登棋在東勢保守的客家村出生。當時他父親38歲,生得高大體面,是家中9個孩子的老大,在鄉里間被視為「流流漂漂」(客家語,意指浪蕩不羈)。他的母親33歲,在台中市開卡拉OK,是有夫之婦,已育有2子。
雙親缺席 與阿嬤相依
這段往事,楊登棋從母親這裡聽到的版本是這樣的:
「我媽說我爸很會死纏爛打,每天去她開的酒店消費和接送,又帥又貼心又大方。意外懷孕了,我媽想結婚,我爸卻死不結婚,在她懷孕時刻意劈腿,把她氣走。我爸說,如果是男生,他要,女生妳帶走。他可能想要傳宗接代。雖然我也未必能幫他傳宗接代。我奶奶答應我媽,她會把我養大,把我照顧得好好的,我媽才把小孩留下來,放心離開。」

爸爸的版本,他沒問過。爸爸也不曾說。奶奶真的堅守承諾,對楊登棋疼愛備至。住屏東的母親像是一個遠方的親人,偶爾出現帶他吃高檔牛排。他上大學後曾有6年時間賭氣不與母親聯繫,直到膽結石開刀不願驚動阿嬤才打給母親,雙方破冰。阿嬤去年過世後,母親常來他臉書按讚,留言說你好帥、媽媽好愛你,偶爾也寄她在老家賣的水餃給他。
他不確定母親是否知道父親的祕密,「我媽很忙,很多朋友、很多自己的事。」長達2個月的得獎作品展,母親未能北上參觀,他也不勉強,「媽媽說她沒空。她現在年紀大了,很懶得坐車。」

父親則是一個神祕的室友,依賭營生,也開過酒店,除了叮嚀兒子「要聽阿嬤和叔叔的話」,大抵是過他自己的生活。有時,楊登棋聽說父親去了中國大陸(其實是使用毒品被抓去勒戒所,別以為小孩不知道);有時,父親真的去了大陸(有幾捲自拍影帶,標題是同遊友人及城市名稱);有時,父親會帶他和不同的阿姨吃飯(然而父親總是再三嗆明「我不要結婚!」並怒掛電話分手);有時,阿姨們也帶他去吃飯(並向他訴苦,你爸怎樣又怎樣)。
★《鏡週刊》關心您: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