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流連的好兄弟多些時間趕路返陰間 老大公廟延後一天關龕門 是基隆特有的人情味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老大公廟旁的「龕門」牢牢鎖上,1年之後才會再打開。
老大公廟旁的「龕門」牢牢鎖上,1年之後才會再打開。
台灣人口中的「鬼月」農曆七月終於結束了,基隆的老大公廟於農曆八月初一,2020年9月18日,比他處延後一天舉行「關龕門」儀式。延後一天,目的是為了讓在四方流連,來不及趕上車或船的好兄弟們,多一天時間趕回陰間,此舉展現了基隆人的人情味,也是中元祭傳統。
儀式相當隆重,眾人圍觀參與。
中元祭的「關龕門」科儀,是整個中元的最末一場儀式。最後一場儀式的重點,是將還停留在陽間的好兄弟,一一趕回陰間。接近傍晚時刻,科儀進入高潮,象徵陽的白公雞與象徵壓煞的白公鴨,以其血鎮壓邪煞後。道長手持七星劍,在廟埕中央進行「趕鬼儀式」。
道長持七星劍,以地為八卦,東北方向艮方為鬼方,向四方進行驅鬼。場景肅穆,儀式如舞,道長揮舞七星劍,凝視空無四方,眼神中似乎真可見空間中鬼魂。他蹲馬步持劍不斷刺向四周,現場眾人屏神觀看,在一揮一舞之間,空氣彷彿也被擾動。
道長神情肅穆,正在進行最後的驅鬼儀式。
儀式最末,道長向現場眾人道平安大吉等祝福之語後,關龕門的科儀就此結束。接著進行這一日的重頭戲「關龕門」,由今年的主普白姓、童姓代表與基隆市場林右昌獻上花果、財帛及五味,並宣讀疏文後,取出裝有「鑰匙」與「名冊」的錦盒。童姓主委童永在名冊上簽上名字,眾人便走到廟內等待吉時。
取出錦盒。
傍晚6點一到,眾人在門前大喊:「該回來的都回來了。」接著關上龕門並上鎖,鑰匙重新放回錦盒。基隆各宗親會的人員全部回到慶安宮進行傳統的「交接手爐」,2020年輪值主普的宗親會童姓、白姓主委,將手爐交給隔年的李姓宗親會。交接手爐後,雙方座位互相調換,代表明年的中元祭,將由李姓負責主辦,大夥紛紛互相打氣。這場結合人間與陰間,代表文化傳承的重大祭典,終於在此圓滿結束。
李姓宗親會理事長李泳亮(左起)、基隆市長林右昌、內政部長徐國勇、慶安宮主委童永、白姓宗親會主委白明淙,進行交接手爐儀式。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