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理財】籌碼不凌亂出手安心 甜心主播鍾情高價股賺2成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擔任財經記者多年,劉涵竹習慣每日關心盤勢,強調投資有量才有價。
擔任財經記者多年,劉涵竹習慣每日關心盤勢,強調投資有量才有價。
財經主播劉涵竹,政大外交系畢業後踏入新聞圈,選定財經領域深耕,股齡長達10年,曾在入行時聽信明牌、慘賠40萬元縮手,直到去年疫情重挫台股,她把握機會進場撿便宜,選擇台積電、聯發科等高價股出手,強調「高價股籌碼不凌亂、抱起來更安心。」搭上這波股市資金潮,讓劉涵竹荷包賺飽飽。
擔任財經記者多年,劉涵竹習慣每日關心盤勢,強調投資有量才有價。
「我有跟上這波航海王喔!」輕柔嗓音搭配甜美笑容,剛錄完財經節目,主播劉涵竹便迫不及待分享她近期投資獲利的喜悅,也不忘拿起手機關心當日盤中走勢。談起股票投資,劉涵竹謙虛地說:「我的心法很簡單,就是跟著熱錢走。」
說得一派輕鬆,其實劉涵竹的這一套投資策略,為她賺得可觀獲利。「我不會是第一個上車,也不會是最晚下車。」劉涵竹解釋,她的做法是順應趨勢中段進場、尾段出場,並且堅信跟著錢潮走準沒錯!

劉涵竹 投資小檔案

出生:1982年12月16日(39歲)

現職:主播、主持人、作家  

學歷:政治大學外交系

資歷:非凡、東森財經主播、中天主播

股票投資心法:買高價股籌碼不凌亂、順應趨勢中段進場、尾段出場、投資股票用閒錢中的閒錢

鍾情高價股 龍頭企業更佳

今年4月初航運股飆漲時,她發現長榮、萬海漲勢凌厲,相比之下,陽明因被列為注意股,表現溫吞,憑著多年觀察股市的經驗,她看準陽明一旦「出關」會大有表現機會,於是大膽進場,果然逾20%報酬輕鬆入袋。
事實上,去年3月股災來襲前,劉涵竹就陸續進場布局。年初時,她以80多元價格敲進元大台灣50ETF(0050),不過之後股市卻一片慘綠,「當時很懷疑自己是否跟股市無緣。」但她知道,指數型ETF值得長期投資,因此挺過低谷,一路抱股至今年農曆年前、於股價130元左右出清,獲利逾6成。「我不喜歡抱股過年,擔心長假期間出現不確定性,所以趕緊了結一波。」劉涵竹說明。
劉涵竹投資策略是「跟著熱錢走」,近期操作陽明海運,坦言仍捨不得下船。(翻攝Contship官網)
不只挑ETF買進布局市值前50大個股的0050;劉涵竹挑選個股,更鍾情高價股。去年下半年,股市投資熱度盛況空前,她重押9成資金、200多萬元入手科技股,包含台積電、聯發科。「因低價股籌碼相對凌亂,漲跌幅受人為操縱可能性大。」劉涵竹表示,沒聽過的股票絕不會碰,自己有採訪過的公司更加分,特別是產業龍頭企業的績效有目共睹,基本面有保障,投資起來很安心。

有量才有價 均線以上進場

「我的投資籃裡其實很多元,有高價股、熱錢趨勢股,還有實驗性股票。」劉涵竹分享,選股一定會觀察個股季報、10日均線,並且強調有量才有價,因此檢視成交量也是重點。
「去年7、8月台積電股價在400多元時,我發現股價站上短中長均線之上,尤其7月下旬成交量驟增;觀察營收,6月創歷史新高,下半年產能持續滿載,所以雖然一張股票就要40多萬元,我還是覺得該進場。」今年1月當台積電股價跌破10日線時,劉涵竹出脫手中持股、最後賣在600多元。
劉涵竹喜歡籌碼乾淨的高價股,台積電是其中之一。
另一檔聯發科,今年1月多,劉涵竹觀察股價上漲趨勢格局不變,站上多條均線之上,且去年全年營收年增3成;當發現聯發科營運強勁,她以800多元敲進,持有聯發科至躋身千元俱樂部後才出清,短短3個月獲利2成。
儘管近期操作績效佳,讓劉涵竹在股海中增添不少信心,但面對市場,她仍戰戰兢兢,「我以前聽信明牌,曾慘賠40萬元,真的要心存敬畏。」邁入第2季,她挪移資金配比,從配置九成科技股,調整為電子與非電子各占五成,但堅守不碰低價股原則。「很多大學生愛買10幾、20元低價股,看得我好害怕。」劉涵竹建議,小資族若資金不足,寧可買高價股零股,也不要嘗試大起大落的股票,企圖將股市當成提款機。
除了播報財經新聞,劉涵竹(左)也主持節目、寫書、經營部落格,是個斜槓媒體人。
「現在一堆股市小白賺幾千元就跑,是誤會了股票投資的真諦,衝來衝去,很容易把投資秩序打亂。」劉涵竹有感而發地說,投資一定不要融資槓桿,當沖尤其不鼓勵。點開股市損益清單,她坦言其中也有幾檔虧損,但仍老神在在,「我拿來買股票的錢,都是閒錢中的閒錢,就算下跌我也有時間拚。」

省通勤開銷 買捷運共構宅

劉涵竹的理財腦,不僅發揮在股市投資,2015年她躋身有殼一族,對於投資房地產也頗有想法。自大學時期北上打拚,長期繳租金租屋,讓她動念買房;評估1年多後,她選定交通方便的捷運共構宅,入手1200萬元的14坪小套房,「現在想想其實有點後悔。」
劉涵竹人生中第一間房為捷運共構宅,考量的是交通方便、附近商圈熱鬧。
買房6年,竟大喊後悔,原來是「空間需要再大一點啊!」劉涵竹回想,當初考量總價、地點便利性,買下這間小套房,確實省下通勤時間與花費,但居住時間久,便發現活動空間侷促,導致家中衣物堆積如山,但這也讓她更有動力往下一間房邁進。

斜槓媒體人 多管道多桶金

「買房20坪以上最佳,空間剛好,更易轉手;有陽台的採光佳,室內空氣通風,心情跟著變好;此外,多數受薪階級負擔不起像大安區的蛋黃區,就從蛋白區『三山』松山、中山、文山挑起,沿著捷運挑房是買房不敗的一大關鍵。」劉涵竹以過來人經驗建議。
出身財經記者,跑過金融傳產、房地產等路線,讓劉涵竹對各領域理財知識不落拍。10多年來,劉涵竹一路從小記者晉升主播,如今更是主持人、作家、網紅等斜槓媒體人,每月靠著經營社群媒體,被動收入甚至高達6位數,「上班族薪水有天花板,僅靠熱情工作很難讓資產膨脹,想辦法增加自身能力,充實投資理財的知識,才能不為錢煩惱。」
買聯發科持有3個月,劉涵竹賺20%出場不貪心。圖為聯發科董座蔡明介。
認識劉涵竹多年的房產專家徐佳馨說:「第一次見到她時,印象是這女生很漂亮、腦子好。之後有次在節目上錄影,看她腳本寫得密密麻麻,事前資料準備齊全,才知道她不僅漂亮、腦子好,又很努力上進。」
深耕財經領域10多年,劉涵竹養成對金錢的高度敏銳,就像她因主持時尚節目需添購精品包,但商品一過季就立刻拿到二手包店出清,「價格砍半也無妨,重點是回收資金,才能再投資下一個;不用,就是一毛都拿不回來。」善用多元管道,創造多桶金,劉涵竹隨時都在聰明盤算。

專家建議:投資股票重點不是價格,是價值

針對劉涵竹的投資,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建議,投資高價股切記注意公司基本面,包含營收成長、本業是否獲利、EPS(每股純益)是否年年成長;另一方面,公司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具備競爭力,即其生產產品若具備不可替代性,股價成長性相對可期。「投資股票價格不是重點,價值才是。」

此外,黃文清表示,投資股票不理會虧損、與時間拚,算是較大膽的作法,除非該公司有年年穩定高配息,否則基本營運狀況仍須定期追蹤。例如有些公司非本業獲利,主要以業外收入帶動營收成長,未來發展恐怕受限,股價跌得快、回得慢,長期持有,效益不大。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