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藍白拖、絕美天堂路  2021南迴藝術季宣布延至7/30開展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通往天堂的階梯》透過視覺錯位,成為南迴公路上最夢幻又超現實的作品。
《通往天堂的階梯》透過視覺錯位,成為南迴公路上最夢幻又超現實的作品。
「2021南迴藝術季」預計於2021年7月30日正式開展,圍繞著南迴公路、共14組絕美藝術作品,希望藉由藝術家所詮釋的南迴生活風貌,讓民眾能夠看見不一樣的南迴。
「微解封」適度鬆綁,讓人能夠出門再次擁抱大自然,原訂今年7月11日~11月14日開展的「2021南迴藝術季」,受疫情影響,延至7月30日正式開展。今年南迴藝術季主題為「Sicevudan從這出發」,「Sicevudan」為排灣族語「匯流、源頭」之意,象徵藝術跨越族群和突破邊境的框限,貼近在地風貌及氣質,讓民眾認識南迴公路上豐富的歷史與文化。
這次依舊請來14組國內外知名藝術家進行在地創作,串聯在地部落社區,也邀請部落青年共同參與創作,雖然疫情期間,藝術家駐村過程遭受不少困難,在積極與地方部落溝通,尊重部落意見及配合防疫政策下,調整創作方式與延緩進駐製作時間,最後仍以這些作品,展現地方特色與生命力,讓遊客在最美公路上發現最美的風景。
千禧曙光紀念園區的沙灘上,出現巨人的超大藍白拖。
金崙海灘上,哈拿‧葛琉創作的《方圓之間》將人與作品融大自然。
沿著南迴公路進入台東大武南濱休憩區,就能看到《通往天堂的階梯》,由南非藝術家Strijdom van der Merwe與在地藝術家周聖賢共同創作,透過視覺錯位,隨著階梯的延伸,彷彿下一秒就能走進蔚藍大海與上達天堂。除了最美天堂路之外,在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還能看到巨人和他的超大藍白拖,藝術家林子堯的《潮‧南》,希望旅人在此脫掉鞋子,解放雙腳與身體五感,感受大海的魅力。
《太平洋的呼喚、相約南迴》以兩張對視凝望的臉,呼喚著外出遊子。
美國藝術家以沙雕及疊石,在太麻里華源海灣創作出《協調的混沌》圖騰。
另外,邱尚為於大鳥遊憩區所創作的《太平洋的呼喚、相約南迴》,融入大鳥部落傳說、地域、產業及海洋文化等意象,以兩張「呼喚」與「相約」對視凝望的臉,代表家鄉對在外子女親情的思念與呼喚。
至於深深被古代幾何藝術所吸引的美國藝術家Andres Amador,在太麻里華源海灣的創作品《協調的混沌》,則以沙雕及疊石創作出神秘圖騰,藉此表現台灣與紐西蘭南島文化之間的對話。
安聖惠以作品《起點》闡述南迴醫院發起人徐超斌所說的:「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
伊誕・巴瓦瓦隆《呼喚南島的風》為此地帶來祝福。
取自諧音「就是愛你」的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此處有2位來自屏東藝術家的作品:安聖惠的《起點》與伊誕・巴瓦瓦隆的《呼喚南島的風》。引用南迴醫院發起人徐超斌的話:「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安聖惠用紅繩編織出大大的愛心,而伊誕・巴瓦瓦隆則用一首詩呼喚南島的風,為此地帶來祝福。
陳淑燕與杜瓦克‧都耀創作的《在斜坡上的瞭望》,由土地長出的力量之眼,守護著這片土地與部落。
饒愛琴《陸發岸Ruvuwa'an.發芽》作品,闡述卑南族傳統口傳故事。
藝術家陳淑燕與杜瓦克‧都耀則在金崙舊部落共同創作《在斜坡上的瞭望》,位在斜坡上的眼睛,如鷹銳利的山林之眼,由土地長出的力量之眼,守護著這片山林河谷與部落。而擅長馬賽克創作的饒愛琴,在原住民祖先發源地碑對面(約台9線370公里處)的《陸發岸Ruvuwa'an.發芽》作品,根據卑南族石生系統的口傳故事,部落婦女、青年一起用馬賽克拼貼方式追溯部落記。更多活動詳情請見「南迴藝術季 Nanhui Art Project」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NanhuiArtProject
印尼藝術家I Wayan Sadera藉由2座不同編織方式的漁筌BUBU,象徵山與海相互牽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