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樣的描述來看,我們應該可以很確定在11月2日到3日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上,聯準會就會正式宣布縮減購債的決議。這表示過去實施1年多的寬鬆貨幣政策,也暫時要畫上句點了。這會帶來什麼影響?
【達觀股市】寬鬆貨幣政策畫句點 資本市場現風險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上週表示:「供應鏈限制和通膨持續時間可能比預期長,甚至延續到明年,如果通膨有持續升高的嚴重風險,我們一定會動用政策工具確保物價穩定,並把對就業的影響納入考量。」他同時還提到,縮減購債時候已到,但還不到升息時機。
通膨預期強 推升物價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聯準會在今年初一開始的說法是:「通膨是暫時的。」這樣的說法一度獲得市場認同,所以美國的10年期通膨平衡率,在5月分來到相對高點後就開始回落,並維持在一定區間盤整。
10年期通膨平衡率是指「美國十年期公債」與「十年期抗通膨債券」的殖利率利差。當這個利差攀升時,表示市場的通膨預期升高,對於未來的「通膨預期」心理也愈強。
從經濟學理論來看,通膨預期有自我強化效果。也就是當市場對於未來有更高的通膨預期,勞工就會要求更高的工資、企業就會提升產品的售價、房東也會提高房租要求,這麼一來,就會進一步推升整體物價。
鮑威爾在上週的言論,等於是承認「通膨是暫時的」這句話並不成立,通膨可能會存在更長時間,此將推升市場通膨預期,並讓物價上漲擴及更廣泛的層面。
而今年由於反聖嬰現象,有很高的機率會出現較為寒冷的冬天。在天然氣、石油與煤礦短缺之際,能源價格恐怕會無法避免地維持在相對高檔,通膨也因此欲小不易。
對此,投資人應該關注聯準會接下來的言論,以及通膨相關數據,如果通膨已經超出聯準會可以容忍的範圍,那麼,升息的時間點可能就會提前。這對於全球資本市場來說,可能會是近期最大的風險。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