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與新冠病毒相處了近2年,而全球資產在這段期間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後,為什麼資本市場的反應會如此激烈呢?
【達觀股市】變種病毒襲擊市場 混亂中擇優撿便宜

就在歐洲再度爆發疫情之後,傳染力更強的南非變種病毒Omicron在許多國家被發現,包括比利時、以色列及香港等。這樣的訊息,也從上週五的亞洲股市,一路蔓延到歐洲與美國市場。
我認為,最大的差異在於,現在的經濟環境正處在高通膨與寬鬆貨幣即將退場的時點。若因疫情再起而暫緩緊縮貨幣,通膨問題與資產泡沫可能會變得更為嚴重;但若此際繼續緊縮貨幣,那麼,要是疫情失去控制,實體經濟與金融泡沫破滅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危機。
油價下跌 緩解通膨
現在的資本市場正面對這樣的兩難抉擇。比較可能的演變方向會是什麼?我認為,變種病毒實質上並不一定會構成嚴重影響,畢竟過去也曾出現多種變種病毒,目前全世界的疫苗施打率逐漸提升,防疫的觀念與措施更為落實。也因此,變種病毒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應只是暫時性的。
事實上,市場對於疫情的擔憂,已讓原油價格出現大幅度修正,暫時緩解了部分經濟體的通膨壓力,例如美國。美國總統拜登在上週邀集許多國家共同釋出戰備儲油,以抑制高漲的油價,但由於釋出數量有限,國際油價不跌反漲。
而在疫情擴散讓油價大幅下跌之後,應有助於緩解這些國家的物價問題,緊縮貨幣的時程也因此可以拉得更長。例如,韓國上週宣布今年第二次升息後,就表示因為疫情有變,所以接下來的升息時間可能會間隔的更長。
也因此,我認為投資人對於疫情再起帶來的波動,並不須過度憂慮。若原油價格或相關商品價格出現修正,反而可能抑制物價上漲,讓寬鬆貨幣維持更長一段時間。
在這個市場混亂、所有類股被同步拋售的時點,或許是投資人可以擇優撿便宜的時候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