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倉沛家裡種菜,但他從小對務農不感興趣,「以前真的很辛苦。小時後上課前都要去幫忙,收成時很早就要起床。我就想,如果畢業後要趕快有一份工作,就要念機械這種靠技術可以找到頭路的。」
【改機拚成包紗王番外篇】他自封異類 接單不靠拚酒應酬年收18億 宜新實業董事長邱倉沛專訪

去年底,位於彰化的宜新實業,成立剛滿8年旋即掛牌上市,不但打破紡織業界紀錄,且相較業界多為6、70歲的老前輩,不到50歲的董事長邱倉沛,也成為最年輕的紡織業上市公司董座。其實,邱倉沛出身彰化在地農家,好身家全靠自己拚。
他考上勤益工商專科學校(現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機械設計系,1997年進入在地的老牌紡織廠宜進彰化廠擔任現場裝機人員、負責產品品管與廠區擴建,「這讓我學最多,所有機械生產、改機流程我都很清楚。」

邱倉沛從月薪2萬元的基層員工開始拚,3年後毛遂自薦轉行當業務人員,主跑台南地區。「我拜訪客戶,1家待1小時,1天跑8個廠。」有的聽說我明天要去,叫我提前7點半先來吃虱目魚,我透早6點就從彰化出門。」
邱倉沛勤跑客戶,也得懂得打探消息、做功課,「有1個台南客人我整整跑了1年半,其他人搞不好2、3個月就放棄了,但我去市場上蒐消息,知道他1個月用多少紗線、幾噸原料、買什麼產品,我判斷他的發展潛力值得持續投資。」最後,對方被他的誠意打動,一次下了750噸的訂單。

當時宜進彰化廠,月產能約1萬噸。現任宜新彰化廠廠長郭家奇,是邱倉沛在宜進的同事。他爆料邱倉沛1人單月就扛了3千噸的加工絲業績,是超級業務員,有「邱三千」的綽號。邱倉沛在一旁邊聽邊笑說道:「就是因為這樣,老婆歸寧隔天,我在墾丁度蜜月時就被叫回來上班,老老闆還欠我婚假呢。」
2011年因老東家火災、老闆有意賣廠,危機讓邱倉沛與老同事決定集資接手,2年後創立宜新實業,現為全台最大的彈性包覆紗廠,去年締造18億元營收。
一路從基層幹上來,邱倉沛深知業務人員出門在外拚業績的辛苦,「那些原料供應商最喜歡來找我了,來我這邊,大家都非常輕鬆。我是業務出身,我會站在他們的立場來幫解決問題,我也不會灌他們酒。」他收藏許多紅酒,但邱倉沛強調,「這是兄弟間喝輕鬆的,純粹來找我灌酒的,我都不要。」

他自豪27歲當業務時,就設下了不應酬、不灌酒的底線,「阮卡異類啦!」邱倉沛說,「我們廠沒有應酬文化,我的業務出門做生意,都是乾乾淨淨的。堅持著這個習慣養成了,會灌酒的客人基本上也不會找你。」
去年底,宜新實業成立短短8年即掛牌上市,打破紡織業界紀錄。邱倉沛感性地說,「坦白講,我非常珍惜現在所有的。」成為大老闆的他也不忘初衷,「因為務農真的很辛苦,所以現在只要看到有什麼農產品滯銷,我馬上大力支持,買很多農產品分送給員工,用行動支持這些農家。」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