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納來台消息,引發各界高度討論。業界人士推測,莫德納相中台灣疫苗後段充填技術成熟且成本低,但台灣缺乏mRNA中段產業鏈,能否藉此打入mRNA製程仍持保留態度,「WHO(世界衛生組織)以發展次蛋白疫苗為重點,將是台廠的競逐重心。」生技圈法人說。
搶次世代新冠疫苗大餅 台5大生技廠拚頭香

Omicron變異株肆虐全球,各國大藥廠加速開發次世代疫苗,繼中研院發表5款mRNA疫苗,莫德納宣布今年中旬來台設子公司,為台灣新疫苗爭霸揭開序幕。本刊調查,除了高端疫苗已申請次世代疫苗人體試驗,浩鼎生技、醣基生醫也在動物試驗傳出佳音,還有2家生技台廠在檯面下整兵備戰,新一輪疫苗激戰正在上演。
本週一(14日)深夜,高端宣布邦交國巴拉圭三期臨床解盲達標,獲當地政府批准緊急授權(EUA),隔日高端總經理陳燦堅召開記者會表示:「今年持續與台康(原液生產)、東洋(劑量充填)合作,維持產能達1億劑,若未來海外訂單需求增加,不排除再新增充填業者。」
高端靠著美國國衛院(NIH)技轉,成為國產疫苗領先者,積極以「免疫橋接」揮軍海外,至今已獲8國認可,同時藉Beta變異株作為追加劑研發,動物實驗發現能有效對抗突變株,元月25日搶先向食藥署申請人體試驗。
事實上,新冠疫情邁入第3年,病毒突變與傳播速度相當驚人,全球感染人數超過4億人,死亡人數逼近600萬人,國外疫苗大廠紛紛投入次世代疫苗開發。「有別於現有疫苗,即可視為次世代疫苗。」吉富中華投資生技醫療投資總監廖昌亮是投資界少見的藥學博士,他曾任藥廠研發和臨床試驗公司主管,「針對變異性較大、可逃脫免疫系統攻擊的病毒株,以其重新研發新疫苗,算是普遍性作法。」廖昌亮說。
常見的次世代疫苗有4種,除了重新研發,第二種如莫德納調整疫苗劑量,將原先施打量減半作為第三劑,廖昌亮說:「第三種作法把類似病症的疫苗做成複方疫苗,例如將新冠病毒、流感病與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做成三合一疫苗,莫德納正朝此方向投入。」
他接著說,第四種是改變疫苗的施打劑型,譬如把注射型疫苗改為鼻噴型疫苗。有鑒於新冠肺炎轉為上呼吸道症狀,中、美兩國分頭搶進成本更低的鼻噴型疫苗研發,鮮少人知的昱厚生技,已獲國衛院技轉,開發鼻噴型新冠治療藥和疫苗。
本刊調查,國內生技業者早在去年上半年投入次世代疫苗研發,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4月展開「CDE can Help:COVID-19專案法規科學輔導計畫」,醣基獲得大股東中研院、中天生技、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支持,決定以醣分子均相化技術投入,展開變異株疫苗開發。
同為CDE輔導對象的浩鼎,去年7月由董事長張念慈拍板自主研發,以Delta變異株作為疫苗研發,擴大投入Omicron變異株實驗,動物實驗證實能引發多種高效價抗體,張念慈預告:「預計年中向食藥署申請人體臨床試驗,一期在台灣做,二期國內外同步。」
知情人士透露,浩鼎在動物實驗發現,抗體效價比Novavax高出3倍,有待觀察能否後發先至。據悉,張念慈看好自家一條龍研發與製造優勢,除以浩鼎作為疫苗開發基地,更計畫與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合資成立的潤雅生技,投入生產與製造。
此外,國光生技力拚敗部復活,企圖今年中旬完成印尼的新冠臨床試驗,一方面證明疫苗自主研發實力,另一方面要靠「清真認證」,攻進穆斯林國際市場。「國光從未放棄新冠戰場,去年同步展開次世代疫苗開發,一旦印尼解盲出爐,才會對外說明第二代疫苗最新細節。」國光內部人士說。
面對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各國政府解封政策箭在弦上,研發次世代疫苗才能防堵疫情回馬槍。廖昌亮認為:「重組蛋白製程約90天,雖不如mRNA只要十來天,但安全性仍比mRNA高很多。」再者,次蛋白疫苗適合在運送過程常溫保存,有利提升開發中及貧窮國家的接種率,成為台廠搶攻次世代疫苗的最大商機。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