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非戀人絮語》 因為安定,所以不安?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女主角從生產完到出院,醫院化身成戰場,一路上槍林彈雨把新手媽媽的忐忑不安表露無遺。(傳影互動)
女主角從生產完到出院,醫院化身成戰場,一路上槍林彈雨把新手媽媽的忐忑不安表露無遺。(傳影互動)
德國的布格曼兄妹最新作品,兩人共同編劇,哥哥狄特里希導演,妹妹安娜主演,以十多段冷冽幽默的人生切面,展示兩性與自我的各種詰問。
(傳影互動)
影片始於黑暗中的對話:看不到未來的男生,動了分手的念頭;女生卻用「我們不在乎的事情都一樣」的奇妙理由,讓他繼續走下去。然後跳到一年後的婚禮,但不是他們的,而是一對女同志,連丟個捧花也得考慮性別政治正確,但最曖昧的是接到捧花的男主第一時間並沒走到女主面前。所以,接下來的懷孕、同居,是按照別人期待的腳本走,還是自己心之所向?
《非戀人絮語》既是一對男女的故事,也可視作十多部短片來看,而各有趣味。女主角參加母親和姐姐舉辦的行為藝術派對那段頗為吸睛,除了暗示親子的疏離,也見識社會階級如何成為另一種監獄,母親直批某些女權主義只是掩飾懶惰的藉口,讓人聯想《抓狂美術館》的辛辣諷喻。
而女主角從生產完到出院,一路上全成了槍林彈雨,則有洛伊安德森的神采。本片每個段落皆採一鏡到底,只不過既有不動如山的固定鏡頭,也有像這段宛若迷你版《1917》的華麗運鏡,配上優異的美術和精湛的表演,醫院可以化身戰場,也把新手媽媽的忐忑不安表露無遺。
依照這種創意,廚房可以瞬時上演小孩從牙牙學語、黏人到疏遠、進而離家自立的未來人生。身為醫生的男主角手術做到一半,和肚子還沒縫合的病患吞雲吐霧聊起男人經,諷刺的是類似開場的對話,到了最後,卻有截然不同的意義。
布格曼兄妹澆了愛情一盆冷水,也賞了親情一坨大便,但這部電影並不黑暗,它慧黠地點出問題,也誠懇地道出不安。

86分

  • 導演: 狄特里奇布格曼
  • 演員: 安娜布格曼、亞歷山大庫昂
  • 片長: 119分鐘
  • 級別: 輔12級
  • 上映日期: 8月5日
  • 90分以上:神作!一定要膜拜
  • 80~89分:佳作!不看就沒話題了
  • 70~79分:普作!錢很多就看看吧
  • 60~69分:爛作!避之大吉
  • 60分以下:糞作!看完要洗眼睛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