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倡孩子遊戲權 陳時中:盼北市成兒童快樂城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陳時中在專訪中提到兒童遊戲權,希望打造台北成為孩子快樂成長的城市。
陳時中在專訪中提到兒童遊戲權,希望打造台北成為孩子快樂成長的城市。
年底九合一選戰白熱化,候選人在青年政見激烈交鋒,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接受本刊專訪,從青年政見談到兒童理念,強調「當市長,我很希望把台北市推動成一個兒童能快樂成長的都市。」談到城市開發,他說會走向比較鬆綁的路,畢竟公益不能讓私權犧牲太大,寧願政府傻一點,也要把該照顧的人照顧好,對自己從疫情指揮官轉身參選,陳自認「人設」沒變,都在處理人的問題。
從疫情指揮官轉身成為參選人,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選戰起跑至今,剛好滿二個月。9月8日他接受本刊專訪,穿著招牌靛藍色西裝現身,在競選辦公室會議桌前坐定後,雙手放桌上,語氣不疾不徐,儼然就像過去二年多的疫情記者會。

平衡身心 應重視遊戲權

陳時中七月宣布參選後,團隊端出牛肉,喊出社宅租金降價、加碼租金補貼,更抨擊柯市府蓋五萬戶社宅跳票,用政策聚焦年輕人選票的意圖十分明顯,也被外界解讀是為了拉抬四十歲以下的民調支持度。
陳時中說,影響民調的因素很多,有高有低很自然;他會盡量拿出政見讓大家檢驗,「讓大家因為覺得我很親近,進而覺得可信任,也因為有政見讓大家覺得有未來!」
已經當爺爺的陳時中,在公務之餘也樂於當孫子的「大抱枕」。(翻攝陳時中臉書)
陳時中強調,未來施政方向他會稍微偏重在年輕人,因為這是城市未來的希望,目的是讓他們能早一點對社會有所貢獻。陳時中更進一步談到兒童,指兒權公約裡提到很多權利,包括遊戲權、教育權等,但在現實中,兒童的遊戲權遠低於教育權,孩子回到家想玩耍,爸媽永遠都會說:「功課先寫好再來玩。」
陳時中提到孩提時代,很希望爸媽跟他說:「你先玩一下,再來寫功課。」但沒能做到;他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則自評,「一點點(要求),沒有那麼多。」他說,現在孫子雖還沒到上學、寫功課的年紀,但他也提醒大兒子,要多注重孩子的遊戲權。
陳時中和太太育有2子,在長子小時候,陳時中也當過「奶爸」給兒子餵奶。(翻攝陳時中臉書)
「我覺得這很要緊。」陳時中說,要選市長,就會自然地思考到這些事,他希望下一代能達到遊戲與學習的平衡,讓這個城市的孩子在快樂之中成長。他並強調,玩耍是很要緊的事情,現在的教育把玩當成罪惡、不正確的事,但人生不是只有讀書,玩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會玩的小孩,也會安排自己寫功課的時間,最後能達到平衡。他很希望當市長後,能把台北市推動成一個快樂成長的都市,從滿足兒童遊戲權、平衡下一代的身心更健康開始。

不談棄保 目標得票過半

外界聚焦疫情指揮官身分轉換,陳時中的「人設」也跟著起了變化,他解釋說,疫情是單一事項,政治面對的則是多樣性,其實講疫情,或是講政治,都是講人,「人家說我人設有變,一下子去打籃球、跳街舞,一下子又打乒乓球、玩法式滾球,但對我來說那些都是同一件事,就是運動。」
陳時中在競選過程走訪各處,日前也到大安區酒吧嘗試調酒、和年輕人玩自拍。(翻攝陳時中臉書)
陳時中說,這些運動一些是青少年遊憩,一些是全年齡運動,這本就都是市政中被高度重視的事。運動是一個城市的生命力,做一個市長,他無法每項都會,但每項都稍微知道一下在幹嘛,那考慮事情時,才能考慮不同面向。
過去陳時中掌理衛福部,下轄的國健署就致力推動「運動生活化」,他說,之前在中央,對運動當然也很重視,但中央訂政策,執行面在地方,市長心中有想要把它做好,下面的事務官才能把它做好。他參與這麼多活動,本質其實就是要照顧青少年在遊憩上的重要性。
陳時中(右)日前與東京奧運混雙銅牌選手鄭怡靜(左)對打桌球。(翻攝陳時中臉書)
對自己被攻擊是「仇恨值最高」的參選人,陳時中不以為然回擊:「喜歡我的人也很多!」而藍綠白三方爭勝,北市選情始終離不開棄保話題,他也表示,若棄保能操作到歸於一統、天衣無縫,那只能怪自己不夠努力,但他不會把棄保視為勝選與否的關鍵,而是要以超過50%得票率當作競選目標。
「這不是講好聽話而已!」陳時中說,以得票過半為目標,是因為這樣代表性、正當性才足、力量才夠,才能帶動市府八萬名公務員大軍,政策才能推得動,否則隨時都會因朝小野大使市政遭杯葛。他以自己擔任衛福部長的領導風格舉例說,他當部長時都採走動式管理,會與次長一起走進處室的層級,當面說清楚自己對政策的想法與指示,後續再請次長督導。

都市開發 照顧才是前提

在陳時中參選後,有關疫苗的話題依舊圍繞他,從施打、採購、企業捐贈,質疑批判他的各種聲音至今仍被對手提起,但他表示,跑選舉的過程中,很多人對他最感謝的也是防疫表現,支持者會抱著他說:「好家在有你。」給他很大的溫暖與動力。現在有人用次世代疫苗來指責指揮中心沒超前部署,陳時中覺得很多人不是真的在專業問政,而是要弄到人心惶惶不敢打,等不敢打(疫苗)引發疫情,再回頭來怪政府沒顧好,「我覺得這種心態很可議。」
陳時中(左)日前和競總主委陳建仁(右)走訪社子島,深深懾服於當地美景。(陳時中競辦提供)
談到北市歷任市長未能解決的社子島開發問題,陳時中說,所有都市發展都面臨保存與開發的困境,各有道理。他表態,柯文哲努力了八年,「他已經溝通好的事我不想變,任何人努力留下的痕跡與成果都要保存。」其中沒太大爭議的就趕快推動,至於有反對的部分,大家再來想辦法,這部分雖然進度會慢下來,但「我不想用公權力說全部剷除。」
相對柯市府目前的方案,陳時中強調,「我會走向比較鬆綁的路。」因為他認為,社會進步是公益,但公益不能犧牲私權太大,社會進步的前提是要把本來的人照顧好,他期待整個社子島的開發是建立在都市願景之下,而不是建築在某些人的痛苦之上,因此,他寧願「政府傻一點沒關係」,不要因除弊而阻礙興利,但求能真正照顧到原來要照顧的那些核心的人。

評點對手 經驗規劃不足

陳時中也一一評論其他二位對手,直指自己比他們更適合當市長。「他(蔣萬安)要直接當市長,可能還要一些訓練!」陳時中說,蔣萬安的行政經驗不足,當立委,領導統御的機會也不多,領導的經驗只有自己的立委辦公室,此外,蔣對立法的整體認識也不足,若想當市長,當立委時應該多去幾個委員會歷練,而非只待在衛環委員會,「我覺得太窄了。」缺少其他學習機會,等上手當市長再開始學就太晚。
陳時中認為蔣萬安(圖)行政立法、領導統御的經驗都不足夠。 (蔣萬安競辦提供)
至於自認最熟稔市政的黃珊珊,他質疑,黃當副市長近三年,這次參選的政見,很多都是以前就有的,「那妳這三年做了什麼?」例如她喊拆一殯,這是八年前就定案,但一殯周邊二千多坪街廓的規劃是什麼?若黃有責任感,副市長任內相關都市計畫是不是應開始啟動?又如黃拋出「未來宅」,但這不是在副市長任內早就該提出細部計畫?「如果我是她,我現在馬上就能拿出一本一本的計畫書,講出一整套規劃來告訴你!」「妳當副市長三年都沒有規劃,難道下次選舉又要拿出來當政見?」
陳時中認為黃珊珊(左)當過多年議員,又做3年副市長,宏觀的規劃能力仍顯不足。(黃珊珊競辦提供)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