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去年12月24日,為慶祝阿里山鐵路通車110週年,以及國寶級Shay21號蒸汽火車復駛,特別舉辦一場大型活動,不過,風光的背後卻隱藏公安危機,令人擔憂。
【全文】剎車失靈、檢修草率、事故不斷 阿里山小火車藏公安危機

擁有百年歷史的阿里山林業鐵路(簡稱林鐵)隱藏公安危機!本刊接獲多位林鐵員工爆料,指去年4月開始,林鐵意外頻傳,甚至發生「擠軌」的嚴重事故,但管理處卻未依規定通報,涉嫌吃案。更恐怖的是,幾乎所有車輛都有剎車不靈敏的問題,檢修卻十分草率,鐵軌亦有「道碴」過薄情形,有翻覆危險,但上級卻視若無睹,把工程預算挪做宣傳、行銷之用,讓旅客及員工身處險境!

本刊最近接獲阿里山林業鐵路(簡稱林鐵)內部員工爆料,指林鐵去年開始意外頻傳,7月時曾連續2天發生員工跌落列車,11月又傳出2名員工駕駛台車時,因連桿斷裂導致剎車失靈,為了自保2人跳車受傷。離譜的是,4月還發生列車長失誤導致「擠軌」。
林鐵員工A先生指出,1名張姓女列車長在工程車停靠神木站後,下車操作鐵軌上的「轉轍器」,結果因切換錯誤,導致車輪輾過轉轍器,列車擠在分岔處的軌道間,這種狀況最嚴重會導致列車出軌翻覆,所幸當時是工程車,並未搭載乘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擠軌意外 未通報上級
對此,本刊向阿里山林鐵企業工會查證,工會證實的確發生擠軌事故,更誇張的是,林鐵管理處竟然吃案,不但未依規定通報交通部鐵道局,也沒有懲處列車長,引發許多員工不滿,認為上級根本不把基層員工及旅客的生命安全當一回事。直到工會理事長在群組質問長官,並向鐵道局申訴,鐵道局拖到10月才開始調查整起事故,目前懲處結果也尚未出爐。

不只如此,員工還指控林鐵管理處漠視行車安全,例如將3個月1次及1年1次的固定檢修,交由檢車員進行,而非專業的維修人員。
林鐵員工B先生說,檢車員只是在列車出發前,負責檢查車輛的基本安全,像是剎車、動力、車門,並非專業的維修人員,類似的檢修應該交由維修工廠負責才對。另外,林鐵管理處還將二級保養業務推給司機員,但司機員每天出車任務已經夠繁重,工作增加,薪水卻未調漲,也讓司機員們怨聲載道。
剎車老舊 零件多停產
工會理事長王裕凱也告訴本刊,他最近收到多位司機員投訴,表示幾乎所有車輛的氣壓式剎車系統因過於老舊,都有漏風的問題,導致剎車剎不住,特別是祝山線最為嚴重,每次出班都讓他們心驚膽顫。
另有維修人員向工會抱怨,因林鐵的車輛都是老舊的柴油車,半數的車齡超過30年,許多零件原廠已停產,只能找其他廠商翻模,做類似零件,但因為技術工法比不上原廠,耐久度及效果都不好。甚至有維修人員拆解停用車輛的零件,供其他車輛使用,非常克難。
除了車輛問題一籮筐,軌道問題也不少,包括提供列車變換軌道的「道岔」喉寬太窄,車輪易磨耗、掉鐵屑,導致輪緣不平整,多處出現鋸齒狀,隱藏出軌危機。另一名員工C先生指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當初廠商看錯設計圖,但林務局沒要求重做,而是更改設計圖,好讓廠商通過驗收。

另一個公安危機是多處軌道出現「道碴」過薄的狀況,道碴是承托軌道枕木的碎石,台鐵的軌道用的是小碎石,但林鐵卻使用砂土,道碴厚度不足將減低承載力,無法將列車重量平均傳遞到路基,會有枕木跳動、鐵軌搖晃等狀況,嚴重將造成車輛翻覆。

王裕凱批評,林鐵狀況頻傳的主因是外行領導內行,因為林鐵回歸林務局管轄後,從管理處處長、副處長到祕書,都是農林專長,不懂交通土木,另外為了觀光行銷,除了例行班次,還增加旅行社郵輪列車,班次增加,但司機員人數不變,負擔加重也影響行車安全。
「林鐵只重視曝光宣傳,卻不重視安全問題,預算經常被調整,原本用來改善平交道、隧道的工程費移作他用,導致交通事故不斷!」王裕凱說,因這些事故發生時列車都沒搭載旅客,所以才沒曝光。

無遮斷器 敗訴仍不改
他並表示,因林鐵平交道未設「遮斷器」,最近就發生汽車靠近鐵軌,導致行駛中的台車司機員緊急剎車,坐在台車副駕駛座的同事摔出車外、遭台車輾過,造成肋骨骨折等嚴重傷勢,傷者也因此控告台車司機員。
類似的狀況2年前也曾發生過,還引發行政訴訟。王裕凱表示,當時一輛轎車穿越平交道,遭小火車撞擊,但因平交道未裝遮斷器,被罰終身吊銷駕照的駕駛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審理後認定,現場沒遮斷器,也沒有符合規定的閃光設備,火車鳴笛到撞擊僅3秒,駕駛無從反應,最後判決駕駛勝訴,撤銷處分。沒想到事發2年,林鐵仍未加強裝設遮斷器,非常誇張。
管理失當 竟連坐懲處
除了公安問題之外,林鐵的管理風格也讓許多員工無法接受,屢屢傳出對加入工會的員工多所刁難。員工D先生告訴本刊,去年8月,林鐵舉辦例行性專業知識考試,有新人看不懂題目,開口問資深同仁,長官調閱監視器,指控2人作弊,最後大規模懲處、重考。離譜的是,除了2人被記申誡外,連當天沒考試、只是待在一旁的員工也被懲處,而這些人都是工會的會員。更扯的是,其中2名新人去年11月離職、考上台鐵,林鐵卻持續追殺,發文給台鐵,誣指2人坦承作弊,並建議懲處。

本刊調查,阿里山林業鐵路是日治時代興建,目的是為了將木材運下山,國民政府來台後,由林務局管理,並逐漸轉型為觀光用途,但事故不斷,比較嚴重的意外包括,2003年3月,小火車因剎車系統故障,衝撞山壁翻覆,造成17人死亡、205人輕重傷;2011年4月,因樹幹斷裂擊中車廂,導致出軌、翻覆,造成6人死亡、113人輕重傷的慘劇。
阿里山林鐵企業工會及員工認為,阿里山林鐵榮登「世界文化資產鐵道」,也是國內唯一的森林鐵道,公安須高標準看待,林務局有責任檢討改進,確保旅客及員工的安全。

回應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副處長周恆凱表示,有關張姓列車長操作轉轍器失誤一案,當日即依規定填寫「營運異常狀況通報單」,並登錄「安全管理資訊系統」,因列車未出軌,非屬重大或一般行車事故,故未列入行車事件月報表。經鐵道局函示後已重新陳報,絕無隱匿情事,11月也決議將張姓列車長記過處分。
至於請車庫同仁實施二級檢修工作,是為精進專業技能、提升檢修效率,如有其他相關問題,仍會通報修理工廠派員處理;另由於林鐵現營運的15輛柴油車中,有8輛車齡約為4、50年,剎車閥件確稍有漏氣現象,修理工廠均有持續檢修,無危險之虞,也已爭取經費,逐步汰換老舊或狀況不佳之機關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