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交朋友的100種方法 吳志中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吳志中習慣走路上班,對他來說,走路散步是最能沉澱心情、同時欣賞巴黎的方式。
吳志中習慣走路上班,對他來說,走路散步是最能沉澱心情、同時欣賞巴黎的方式。
近1年多來,台灣在法國社會中能見度前所未有地高,除了上下議會通過挺台法案,連法國官員都在世衛大會上公開支持台灣,種種相挺,背後多有駐法代表吳志中穿針引線。儘管台法沒有正式邦交,吳志中從小處著手,選用法國車當館車,珍視與每位法國官員、議員往來交流的機會,主動為賓客翻譯,甚至連餐廳訂位、都請同事以「台灣大使館」為名,以各種方式拓展台法往來。對他來說,外交工作就像交朋友,先表示善意、相互了解,才有攜手可能。
法國哲學家波特萊爾透過散步閒晃觀察巴黎百態,對每天行程塞滿餐敘及會議的吳志中來說,走路上班的1小時則是珍貴的獨處沉澱時光。去年10月某天,我們和他一起在早晨微光中出發,秋日清晨微涼,他一身西裝,腳踩白色球鞋,後背包背帶以登山扣環固定,像剛開學的學生,神采奕奕地加入上班人潮。我們沿凱旋門圓環、香榭大道南行,走上亞歷山大三世橋,吳志中忍不住停下腳步拍照,他看巴黎,眼神如見到戀人般充滿情意。

小細節拚外交 打動人心

58歲的吳志中是學者出身,在大學教國際關係近20年,2016年入閣擔任外交部政務次長,2018年派任法國,一上任便遇上美中對抗、香港反《國安法》抗爭,後又有中國軍事威脅、戰狼外交和疫情肆虐,他在亂局中趁勢推銷台灣,除了頻繁接受法媒採訪,也與法國議員密切互動,催生法國上下議院史上首度通過挺台法案,讓台灣知名度大增。我們幾次和吳志中走在巴黎街頭,都有人認出他是台灣大使;到餐廳用餐,服務生一聽我們來自台灣,立刻高興地說:「我知道你們的大使,他法文說得很好。」
台法沒有邦交,1995年法國承認一中政策,正式外交場合台灣幾乎無法參與,加上中國頻繁施壓,台法往來處處受限。吳志中於是從小地方展現交往誠意,如相較一般大使多以雙B轎車代步,他特別選法國國產雷諾和雪鐵龍當館車,以示支持法國汽車產業;他不拘泥地位對等原則,即使往來對象是法國政府科員,照樣請客吃飯;法國議員來台灣參訪,他全程陪同,有時甚至主動協助翻譯,讓對方備感尊榮。
5年前吳志中派任法國,為了多方面行銷台灣,他要求代表處同仁訂餐廳時一律使用「台灣大使館」,增加台灣曝光度。
為了強調台法淵源深遠,吳志中更特別印了法文手冊,介紹位在基隆的法軍公墓。「法國人也被這個打動,他們只知道凱旋門下面有法軍公墓,不知道台灣也有,」一名駐法代表處人員說:「吳大使的做法是可以打動人心的。在不違背法國利益狀況下,如果人家喜歡你這個人,在黑白分明、現實的國家利益邊界外,還是有很多空間,效果也會一層層累積。」如去年世衛大會(WHA)上,法國衛生部公衛署長首度公開表示「很遺憾台灣缺席」,相較過去在中國威脅下,各國鮮少在國際會議上提及台灣,法國官員的一句話,十足象徵對台灣的支持。

言談風趣熱情 喜搭橋梁

隨中國軍事野心膨脹,兩岸關係緊張,有人好奇若中國侵略、法國是否願意為台出兵?間接質疑了此刻與法國往來的必要性。吳志中曾這麼回答:「這些問題其實非常stupid,哪有一開始交朋友,就問你願不願意為我死掉?連夫妻之間可能都沒辦法。對法國人來說,你的訴求是正確的沒錯,但為什麼我要犧牲生命、為你的訴求賣命呢?我的利益會受到很大損傷啊。我們應該是要說服法國做為一個大國,要跟中國交往,也要跟台灣交往,現在我們才剛開始互相了解,接下來要看有沒有機會可以一起往前走。」
與其說吳志中外交手腕靈活,或許更是他個性本就到哪都能交朋友。某天晚上,他帶我們出席一場與台灣友人的晚宴,一進餐廳他就和老闆及服務生聊天寒暄,順勢幫整桌人點好菜、配好酒,考量友人旅行多日,特地請老闆做了台式炒青菜,一解對方想吃家鄉味的口欲;餐席間,他從法國香檳聊到電動車鋰礦,與台灣友人分享法國時事動態,言談風趣有見地,幾乎沒人捨得把目光從他身上移開。
去年8月吳志中頻繁受訪,他平常累積大量台法文化、政治相關資訊,即使節目未提供訪綱,仍應答如流。(翻攝網路)
「這裡面當然有一些個性的成分在。」隔日他又早起走路上班,聲調仍帶有前晚的熱鬧氣韻。30年前他在法國讀研究所,台灣留學生定期聚會,有人帶法國朋友參加,他總會自動當起翻譯,讓所有人能一起聊天,「我就是覺得大家在一起要高高興興,不喜歡有人被冷落,到現在也常這樣,我會想辦法讓大家有一些共同的話題,所以設法做中間的橋梁,就很像目前的外交(工作)。」

赴歐留學進修 拓展視野

吳志中1965年出生於高雄燕巢,父親是台派財經大老吳榮義,當年吳榮義是第一位拿到比利時政府獎學金的台灣人,5歲的吳志中跟著父親赴歐當起小留學生,法語是台語之外學的第一外語。「那時候在學校常跟一大堆拉丁美洲的同學在一起,大家意見都很多,學校至少就教你一件事,你要有自己的意見,更要常常發表自己的意見。」吳志中說。
5年後吳榮義拿到學位、帶全家返台,吳志中轉進台灣小學,一開始嚴重適應不良,「我回台灣才開始學中文,學校又不能講台語,那時候被打得有夠淒慘,以前都沒被打過,期中考字也都看嘸,不是最後一名就是倒數第二名,大家下課了,我還要留下來練國字。」他不好意思地笑。
吳志中(前右)5歲便隨父親至比利時留學,法語是他除了台語之外學的第一種語言。(吳志中提供)
中文不好,讓他求學過程顛簸,高中畢業考上淡水工專(現真理大學),「雖然是不錯的學校,但我也念得不好,因為沒什麼自信…我爸、我妹都是台大,他們不會刻意比,但自己心裡又不是不會比?還好爸媽從來沒有苛責我,從小教我面對挑戰一定要樂觀,說一定會有我的一條路要走。」
專科畢業後,父親鼓勵他到歐洲看世界,他選擇同樣說法語的法國進修,「出來之後我像是開竅了,樂觀跟好奇心整個發揮,書越念越好。」他拿到法國政府發給留學生的獎學金,租屋等生活費都有補助,讓他感念至今:「我沒有繳稅,他們給我機會在這裡念書,又很多元開放,一個城市裡有各種民族、文化的人…大概是因為以前他們受苦於一戰、二戰,對未來有個憧憬,覺得大家都能做朋友。」
吳志中一口氣念了三個碩士、一個博士學位,在法國一待就是10年。他個性大方熱情,法語又流利,吃、喝最適應,法國朋友最多,簡直就像土生土長的法國人。相較之下,童年在台灣的不適應是水土不服嗎?他嚴肅地搖了搖頭:「我去哪裡都很適應,唯一水土不服是中國,因為必須自我限制。」2000年,吳志中以學者身分赴中國訪問,國台辦官員不斷要他承認中國身分,「我說誰跟你中國人,我們是中華民國,那時候就覺得很反感,後來他說不要吵了,他請我吃個大餐,我想我在他土地上,也懶得跟他吵,才算了。」吳志中瞪大了眼。
台灣在法國能見度大增,今年「第45屆法國克萊蒙費宏國際短片展」,台灣是今年的主題國,吳志中(右1)特別出席開幕式。(翻攝網路)

海外學生運動 養成理念

1990年代台灣解嚴,不僅島內湧現學運潮,海外也群起波瀾,吳志中在巴黎加入台灣同學會,與當年也在巴黎念博士的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到龐畢度中心前發傳單、拉布條,呼籲法國社會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政治意識大概就是這樣逐漸形成的…學生時代我不是那麼激烈的社會運動者,可是一直在國際關係上有比較多想法,加上語言不錯,吸收速度比較快,能看到國際關係的運作。」當年同在法國留學的,還有前國民黨立委張顯耀、台大社科院長蘇宏達等人,「那時常常蘇宏達、張顯耀一邊,我跟麗君一邊,跟他們有很多辯論。」他大笑。
1996年中國以飛彈恐嚇台灣大選,台灣學生在巴黎市區集結抗議,鄭麗君回憶,遊行開始前,法文最好的吳志中代表所有人上台發言:「他講得很好,吸引很多法國民眾駐足,前陣子他在法國上電視受訪,就讓我回想起他當年抗議中國威脅台灣。其實他都沒有變,一直在做一樣的事,就是希望台灣能做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跟世界建立連結,我們也可以貢獻世界。」
吳志中坦言,求學時因成績不像妹妹或父親突出,曾一度沒自信,後來到法國念書,才真正開竅。(吳志中提供)
法國社會講求言論自由、鼓勵發言,默不作聲容易被忽略。吳志中儘管能言善道,在法國仍曾經歷類似震撼。2018年駐法後不久,他以學者身分參與國際研討會,同台的中國學者談及統獨,當面罵吳志中「不要臉(shame on you)」,「他的發言讓全場震驚,我也有點嚇到,第一次碰到一個學者這麼粗魯,本來想回他『對於捍衛民主自由、我絕不感到羞恥』,可是想到當場跟他翻臉不太好,我就沒有回應…現在覺得當時我不該這麼輕易放下,該講的話還是要講出來,這也是一次學習。」他坦然地說。

犧牲家庭時光 有失有得

吳志中雖然個性本就外向,但外交工作並非沒有代價,駐法4年不僅頭髮全白,血糖、血壓也居高不下,如今他與人吃飯頂多只喝魚湯,少吃生蠔或甜點。雖然在美食之都上班,他最大的小確幸不是吃星級餐廳,而是自己在家煎牛排配紅酒滑手機,吃一頓不談國事、不用社交的簡單晚餐,「我的熱忱真的是推展台法關係,和希望看到台灣國家正常化,平常愛美食、運動,也都是為了支持這件事…現在因為是(駐法)館長,會一直牽掛,不管到哪都無法完全放下。」
去年耶誕節前夕,駐法代表處所有人放假,吳志中仍照樣走路上班,我們在路途中與他跨海通話,他語氣昂揚:「未來是靠自己救回來的嘛。」
這樣是否犧牲太大?人在巴黎,卻無法真正享受巴黎,妻子、女兒及兒子也因疫情留在台灣,無法一起生活。「這我就要承擔啊,人家跟我說辛苦了,我說不會啦、我也沒比較辛苦,當然內心知道沒有陪女兒長大,作為一個爸爸,這是很大的遺憾好不好?但沒有任何決定是十全十美的,就不要一直說很可惜,至少在這邊我做了很多改變,把握很多歷史契機,這不就是我來的目的之一嗎?」他神情平靜堅決。
一個人走路散步,因此成為他最能享受這座城市的方式。這天上班路上,又有台灣路人認出他是駐法大使,他主動邀請對方合照。「路上常碰到人跟我打招呼,這會提醒我不要忘記自己的信念。」路人走遠後,他感慨地說。
走過亞歷山大橋,穿過奧塞美術館,駐法代表處即在不遠處,吳志中的一天,就在充滿理想情懷的早晨中開始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