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21天訪美行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28日返抵國門受訪,被問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稱,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新北市長侯友宜和柯是同一戰線,柯表示:「不贊成這種什麼下架民進黨或非綠聯盟,我還是主張聯合政府,團結台灣。」
【全文】酸郭批侯、6月訪日 柯文哲穩坐2成拒藍招手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訪美返台後,參選總統態勢更趨明朗,他受訪大酸郭台銘、直批侯友宜,預計5月8日登記黨內初選,並將在520宣布參選,參選到底的意志堅定,也形同宣告藍白合確定破局。儘管黨內對柯耗資上千萬元訪美21天褒貶不一,但柯已計畫6月再赴日訪問,替他角逐總統大選的對外關係提前布局。
自稱民調穩 規劃再赴日
接著,柯又酸郭、批侯。郭稱自己出線,柯(支持度)沒有20趴,最多只有10趴,柯反駁:「我的民調還是在20%以上,就現有資料看起來,他講的是不對的。」對於侯的市政總質詢從6月提前至4月27日,柯更直批,為了要讓一個人脫困,把總質詢移到部門質詢前,「愛之適足以害之」,這樣做不對,接受這樣做也不對,是扣分的。

儘管朱日前拋出3階段整合論,有意整合侯、郭後,再整合柯代表的非綠陣營,但本刊掌握,柯參選總統心意已決,訪美回國後黨內旋即啟動總統初選作業,預計5月8日登記,待完成黨內程序,將在總統就職日5月20日當天舉行參選總統記者會,另有意6月初出訪日本,至於有無可能安排訪中,柯營表示,目前無任何規劃,上半年確定柯不會訪中。

知情人士透露,柯原有意指派黃珊珊代表他訪日,但訪美期間,他與美方高層互動時被問及如何看待台海關係,柯曾多次談到日本角色,並提及前總統李登輝時代的「明德小組」,美日台有個對話溝通平台,加上柯多次主張台灣應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組織,而日本又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居主導地位,因此柯訪美後才決定親自訪日。
不參與整合 遠觀藍內鬥
柯核心幕僚直言,柯參選總統是單行道,「已沒有回頭路」,除非藍營有人願當柯副手,否則在總統這局沒有所謂藍白合,更沒有郭柯配、侯柯配等擔任其他陣營副手的選項。

眼看藍白合破局,柯核心幕僚表示,有別於過去「國親合」,親民黨是從藍營分裂,民眾黨自獨立創黨初期,就是標榜白色力量,與國民黨DNA不同,況且藍白合喊了幾個月,具體合作項目都沒有,只剩一句大局為重,許多支持者私下質疑是否只剩利益交換或暗盤政治,完全不符合柯的核心價值;其次,柯支持度一直穩定在20%,甚至往上走,觀察近日網路聲量,侯的負面聲量更居冠,比郭、柯都還高,柯沒有理由冒著政治交換、甚至滅黨的罪名放棄參選。

至於郭稱「對在野大聯盟能贏得大選充滿信心」、與柯溝通無礙等,柯營人士則表示,因郭正在爭取國民黨提名,他的說法只是在對藍營選民喊話,新竹市長高虹安雖是向郭借將,2人看起來已有合作經驗,但柯當市長時與侯在雙北治理的溝通也有很好默契,柯目前對侯、郭保持等距,未打算對藍營家務事表態。
該人士並說,侯或郭出線對柯各有利弊,若侯出線,深藍或韓粉未必埋單;若郭出線,因缺政治歷練,進入選戰政治攻防未必討好,無論誰出線,屆時反郭、反侯勢力都可以是柯營爭取的對象。
最長訪美團 效益未相符
柯決心參選到底,訪美成果更讓他吃了一顆定心丸,並藉此預先準備返台後的政治攻防。本刊掌握,相較4年前拜會官員只見到國務院亞太副助卿,柯這次不但見到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還見到拜登辦公室處理中國與台灣事務的核心官員。

因此,當郭稱:「現在台灣任何的政府人物,沒有辦法進到白宮,沒有辦法跟中南海直接去溝通,我可以溝通。」柯返台受訪馬上回擊:「見到誰沒有問題,但是不構成必然可以解決問題的條件。」一名柯營幕僚更酸說,相較郭以企業家身分與美中互動,柯除了訪美與官員互動,過去雙城論壇更是以市長身分實際與中方官方溝通,「顯見這不是郭的特權!」
此外,侯的市政總質詢提前舉行,柯營在訪美期間看到新聞後也旋即定調是「因人設事」。柯幕僚說,柯早預料若侯帶職參選總統,遲早會面臨類似問題,柯市長任內請假輔選就被輿論修理,遑論現任市長跑去選總統,一旦遇到任何天災人禍,屆時一定難逃「落跑市長」罵名,如今因國民黨徵召期程打破議會總質詢慣例,「這就太誇張了」,回台後柯第一場受訪便點出此問題。

儘管柯訪美返台後動作頻頻,但黨內褒貶不一。有黨內人士直言,柯4年前僅花9天訪美,先後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公開演說,還赴白宮的艾森豪行政大樓拜會國安會、國防部官員,另又前往國務院拜會官員,但這次訪美長達21天,堪稱台灣政治史上時間最長的訪美團,約20人就花了上千萬元,雖見到更高層級官員,但被認為效益太低,被視為重頭戲的華府行程,最後也只在AIT大樓內見了美方官員,而非前往白宮,不少柯營幕僚甚至認為最後一週「只是在耗時間」。
安排有疏漏 周難辭其咎
至於行程安排從行前就飽受黨內批評,矛頭更指向負責此行的黨祕書長周台竹。知情人士說,周台竹因部分行程「生不出來」,甚至被視為政治人物訪美宣示立場的智庫行程,連一場都沒排,最後由黃珊珊、柯辦發言人陳智菡,甚至動用到柯的人脈才解決,例如,黃負責接洽莫德納總部等參訪行程,陳則接洽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美國之音等行程,而柯與前國務卿龐貝歐(Michael Pompeo)、德州州長阿博特(Greg Abbott)、部分國會議員會面,竟靠柯的友人牽線才成行,種種規劃都令柯營大開眼界,直言:「最後沒出大包真是萬幸!」

知情人士更爆料,柯這次訪美經費由黨部支付,出發前安排機位時,柯與訪美團成員都循出訪慣例搭經濟艙,只有周台竹一人花黨部的錢搭商務艙,讓不少黨內人士看不下去,據透露,周還曾勸柯一起搭商務艙,但最後被拒絕。
不過,也有柯營人士認為,柯4年前訪美,不少美方人士都聽不懂柯在講什麼,更認為雙方沒有對焦,但這次接待柯的官員層級較高,柯的論述也更清晰,甚至許多官員原只打算跟柯會面半小時,因對談氣氛佳,最後都聊超過一小時,柯的IG粉絲更在訪美期間暴增2萬人,至今已破102萬人,是政治人物中第一。

據轉述,當柯談到對台海局勢的看法時,有美方官員直接回應柯「的確如此」,對於軍購等敏感問題,柯則直言,台灣不是不軍購,但不能美方想賣什麼就買什麼,而是要有戰略計畫,甚至要美方「不要放棄改變中國,以免造成世界大戰」,當柯聊到自己主張「備戰而不畏戰,能戰而不求戰」,並提到他在北市長任內開挖「戰備井」,美方官員也聽得津津有味。柯訪美成績仁智互見,可以確定的是此行讓他更有信心參選到底,藍白合已形同破局。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