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高雄競選總部5日成立,對於藍白合瀕臨破局,柯文哲表示順其自然,能整合就整合,不能整合就各自努力。
【全文】共推副手、吸納重大國政 柯郭合成局只差最後一步

藍白合陷入僵局,但尋求獨立參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連署完成送件後,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整合反而持續推進。本刊調查,郭陣營內部逐步由「不選派」主導,透過與柯密集磋商合作方案,包括共推副手、吸納財經政見重大主張等方式,說服陣營內「參選派」接受郭華麗轉身,未來一週郭柯磋商將進入深水區,從默契轉變成具體行動,參與決策人士透露:「柯郭合已成雙方共識,郭董尚未做出最後決定,搭配參選也不一定是必要條件。」
但被問到是否整合已遞交連署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柯文哲反而說,郭董不管再怎麼樣,民調是有7%到10%,這表示郭有死忠的支持者,本來就要想辦法去團結一些可團結的力量。
已完成連署的郭台銘月初赴台北市選委會送交103萬份連署書前,仍未鬆口「郭賴配」會登記參選,反倒強調「下一步要怎麼做,我會聽大家的意見。」為是否登記參選留下伏筆。

藍白卡關 郭柯反走近
本刊掌握,藍白合恐走向破局,雙方對陣煙硝味也愈來愈濃,但郭台銘與柯文哲磋商合作不但維持,而且持續有所進展。

11月2日郭、柯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在台北市葫蘆寺強碰後,柯直奔郭信義富邦豪宅共進午餐,席間郭話匣子大開,但絲毫沒觸及選戰策略,柯會後受訪才稱:「我其實在跟郭董聊日幣貶值,…他就開始跟我上課。」
知情人士透露,藍白談判破局後,民眾黨內部進行全台的全市話滾動式民調,結果顯示,柯文哲落後領先的民進黨對手賴清德(約34%)8%到10%之間,郭獨立參選仍取得約10%的支持度,這也是現階段柯維持「友郭遠侯」戰法的主要原因。
「對照柯、侯話不投機,柯跟郭董真的是什麼都能聊。」知情人士透露,二人幾次會晤,吃的是簡單的地瓜清粥加小菜配花生,話題並未圍繞在選舉上,反而都聚焦在國家元首權責、政府治理結構等問題,柯文哲也從郭台銘身上,看到跨國企業經營者的思維,以及對全球地緣政治影響產業脈動的觀察,讓他大為折服,認為「這些都是柯侯對話聊不出來的東西」。

合作定位 不限副總統
該人士說,郭董理解目前不只藍白合無望,在野整合也存在極高的難度,他曾向柯營表明,希望他的支持度能成為大選的關鍵力量,柯郭合因此才能順利從默契變成行動。若未來能順利完成政黨輪替,郭的經營者思維及企業精神,將能為台灣政府體制及運作帶來改變契機,「郭董的角色,反而不應該被限縮在備位元首。」亦即柯郭合具體實踐的方式,將會比柯郭配來得更有意義。

本刊掌握,雙方未來一週將持續見面會商,為郭未來的積極角色找到定位,若保持目前的良性互動,郭董的華麗轉身退場,將只差一個念頭,而不是位置,如果能順利整合,也可擺脫藍白合權位交換的思維。
郭營內部目前存在參選派與不選派兩種意見,力主郭參選到底的一方,以中南部挺郭派系要角與地方頭人、仕紳為主;不選派則包括郭台銘的兒子郭守正,以及在郭競辦擔任顧問等職的一幫鴻海退休老臣。知情人士說,郭守正曾對友人表示,他很明確了解父親想要參與這次大選的決心,最後選或不選,還是會尊重他的決定。

為強化郭台銘參選的決心,本刊掌握,參選派早在10月衝刺連署期間,就先備妥兩套柯郭合方案,企盼郭能以此為基調與柯談合作,即郭、柯兩人結盟,組成郭柯配或柯郭配參選,讓四咖督亂鬥的局面變成三咖督戰局;另一方案則是維持「郭賴配」但由柯組閣,屆時具陸戰組織資源的郭,攜手擁有空戰實力的柯,不僅兩人優劣勢互補,也有望進一步觸發藍營棄保效應,但相關方案在雙方密集會面後已被排除。
旁觀協商 尊重民眾黨

本刊調查,10月中旬藍白合話題加溫之際,郭迅速啟動與柯的電話熱線,彼此堆疊善意與加深互信,並以一週多次的頻率密集碰面,就連藍白陣營10月30日展開首次政黨協商的前一天,郭、柯兩人仍照常會面,當天出席人士包括郭台銘與郭守正、一名南部力挺柯郭合的地方要角,柯營則由柯文哲、柯競選辦公室主任周榆修赴會,讓郭營不只搶先掌握藍白協商走向,更從旁理解柯營在過程中的不滿。
「國民黨除了不讓利,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換位思考,把柯文哲乃至整個民眾黨的政治前景擺上協商優先次序。」一位不願具名的郭營人士告訴本刊,郭、柯兩人過去幾次會面,都有共識希望打造出權責相符、且權力分散的政府,因此與柯磋商合作,郭勢必會傾聽柯的想法,不會像藍營提出一堆有利自己的前提,逼迫柯接受。

放眼未來 做資源整合

不只郭柯會讓共組聯盟想像力大增,郭台銘對參選到底的態度轉趨保守,還有其他原因。知情人士指出,近期郭營不選派的聲音開始浮現,一來強調回歸郭與柯磋商最初設定不預設任何立場的核心概念,不先劃定參選組合;二來認為郭既然已獲得突破百萬份的連署書,基層實力不可小覷,郭應考量如何運用這股龐大的民意,讓支持非綠整合的力量有效集中展現。
一位郭營幕僚強調,接下來一切取決於郭、柯二人怎麼談,但柯營也應思考柯郭合的目的,到底只是單純決定由誰擔任非綠的領頭羊;還是看中在柯郭合後,柯的政治地位與聲勢能一舉超越國民黨,成為非綠陣營共主,連帶民眾黨取得向藍營叫牌的資格與政治量能,「讓民眾黨四年後仍保有挑戰藍綠兩黨的政治實力與聲量。」這方面相信柯與民眾黨也會一併衡量。
另一方面,郭參選到底與否,以及郭柯最終合作模式仍未定案,郭營因應連署工作已完成階段性任務,競辦將啟動一系列組織重整。本刊掌握,除了盤整全台逾四百個連署站,將合適站點變成「類黨部」或「類聯合競選總部」,由郭台銘投入資源,協助長期發展外,競辦幕僚與團隊也會整編,以利後續選戰所用,近期刻意減少公開行程的郭台銘,也會重新在全台走透透,發表一系列攸關AI、經濟等重大國家政策,紮穩後續柯郭合的根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