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組客人還在「憶之味手作美食」(以下簡稱憶之味)店面選購,後方廚房就飄出濃郁炒干貝醬鮮味,香得客人不禁食欲大振、吞了口水詢問:「請問這個干貝醬有大辣嗎?因為家人吃重口味。」老闆張豔君親切回覆:「都可以客製化,因為我們小魚干貝醬的辣椒經過發酵,有些人想吃酸一點、辣一點,都能調整。而且吃法很多喔,可以塗吐司、拌麵、沾雞肉,炒泡麵超好吃。」
【生意經】喪夫後為養資優生女與罕病兒 她靠比賽獎金賣干貝醬
憶之味手作美食專訪

一無所有也可以成功創業。嘉義知名干貝醬伴手禮「憶之味」老闆張豔君,從廣西嫁到台灣,最幸福美滿時,兒子被診斷出罕病,先生驟逝,彷彿入萬丈深淵。
她曾一天打3份零工扛家計,為供資優生女兒補習,她到處上課學行銷,創業比賽奪冠,30萬元獎金成第一桶金,將過去常吃的干貝醬結合家鄉味剁椒,獨特風味從團購、市集擺攤建立知名度。
創業也為了更多陪伴,罹迪喬治症候群的兒子原被醫生判定發育不良、智能不足,她每晚陪兒子念書、玩桌遊開發智力,如今兒子與常人無異,超級媽媽的干貝醬,能將絕望轉為希望。

張豔君招呼完客人,又趕回廚房炒醬,火爐前熱氣悶得人無法久待,張豔君依然滿臉笑容,舉止優雅,「炒干貝醬要看著,因為每下一個食材的火候和時間都不一樣。」

添加家鄉味 層次多變
雖然市售干貝醬已有許多知名品牌,張豔君不怕被比較,「我的干貝醬加的是自己發酵的剁椒,剁椒是我家鄉廣西的辣椒醬,能去除海鮮的腥味,多一個酸香層次。」憶之味主賣從小孩到老人都能吃的干貝醬,以玫瑰、桂花等13種香料獨創的花香美人醬和黑蒜頭雞湯等食品,品項雖不多,卻憑獨特味道,成為嘉義知名伴手禮之一。

51歲的張豔君來自廣西桂林,23年前嫁到台灣,人生比八點檔劇本還戲劇化,遭逢罕病兒出生、先生驟逝,原本依賴先生的幸福太太,不得不獨當一面扛起家計。憶之味的創立,有她想盡力栽培孩子的母愛,和亟欲顛覆偏見的不認輸,她眼神堅定地說:「只有創業,才能把小孩帶在身邊照顧。」命運曲折,她更要挺直腰桿。
結婚以前,她在廣西任職高中國文老師,家鄉的鐵飯碗人人稱羨,但月老偏偏牽起她與台灣的緣分。1999年她與先生相識於朋友的店,2人僅認識2天,對方便飛回台灣,只靠電話、通信遠距離戀愛,她彎起笑眼回憶:「台語不是有一句『愛到卡慘死』,我老公對我一見鍾情,我們認識2年只見一次面,他就問我要不要嫁來台灣?」2人結婚嚇壞身旁親友,連張豔君母親都曾惋惜,「她大陸那麼好一個工作,幹嘛不嫁校長。」她不以職業衡量愛情,順利嫁給在南亞做出貨員的先生。

遇丈夫驟逝 陷入低潮
一直生活在大陸內陸的她,到了台灣才看見海的遼闊,「我一踏上台灣,就沒想過離開,這輩子就是要在台灣生活,台灣人講話都很有禮貌,我先生從沒大聲跟我說過話,我們沒吵過架。」但張豔君也曾聽過無禮的偏見,「說我們外配都是嫁來台灣,小孩生一生,錢拐一拐就跑了,那我就要做到讓你們刮目相看。」
她不甘被看不起,到機械廠工作,從品管員做到董事長特助,下班時間到小孩學校做志工,到外上課學跳舞,充實自我,「我先生很支持我學習,不會要求我放假一定要顧公婆小孩,讓我很感動。」幸福日子甜蜜卻短暫,張豔君無奈地說:「小兒子出生後十多天,有一次突然溢奶,全身發黑,臉都在抽筋,差點搶救不過,檢查才發現他第22對染色體缺失,是罕見疾病迪喬治症候群。」
迪喬治症候群可能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發展遲緩、發育不良,發生率只有四千分之一至六千分之一,微小機率居然發生在兒子身上,張豔君很自責,「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把小孩生得不健康。」原本她和先生還能彼此分擔、安慰,2011年某天中午先生用完餐,卻突然心肌梗塞,連說再見的時間都沒有,她眼神空洞,內藏深不見底的悲傷,「叫救護車也搶救不及,到醫院前就沒有呼吸了。」那年,兒子才5歲,女兒7歲。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得了憂鬱症,「我以前很依賴先生,他走了,我出大門都不知道怎麼走,也睡不著。」工作時甚至掉進工廠汙水池,加上兒子時常癲癇發作,還要帶公公洗腎,她索性離職,做時間較彈性的零工,「我早上去幫人賣飯糰,在餐廳打工,也做過打掃。」

創業賽奪冠 開發辣醬
朋友為鼓勵陷入低潮的她,提議一起當志工,多接觸人群。當時為了幫偏鄉小學買遠端教學耳機,她開始製作過去先生常買給家人吃的干貝醬,「兒子小時候常常沒食欲,我後來也會自己做給他拌飯,那時做了一批義賣,沒想到有人會回頭買。」
真正促成她創業的動機是女兒在國中念數理資優班,「女兒很會讀書,想學美語,我想盡力栽培她,他們那麼小沒有爸爸,我很心疼,希望他們在求學路上什麼都不缺。」沒有概念的她到處上創業輔導課,「只要人家說哪裡有行銷課、銷售課,我都去上,1堂上萬元的也去過,還買CD回來聽。」沒想到2018年首次參加創業比賽就奪冠,無資金的她才有30萬元獎金當創業第一桶金。

因過去常吃的干貝醬容易腥、油耗味重,張豔君找到其他切入點,「我用芥花油做醬,它的起煙點高,不會有油耗味,干貝是取肉後就急速冷凍的小珠貝,鮮甜都保留住。」去腥的任務,交給大量生鮮蒜頭與自製剁椒,她發揮曾任職品管的職業魂,拿出紅外線測溫槍掌控所有食材下鍋的溫度,避免焦苦,還要雞蛋裡挑骨頭地挑出斷頭斷尾的破碎小魚乾,只為讓整瓶干貝醬色澤乾淨不混濁。

陪伴罕病兒 細心指導
剛開始她經營團購市場,隨媒體、口碑傳開,也受百貨邀約做快閃櫃,增加知名度,生意好時月賣百罐。

她炒醬到一半,喚來兒子蕭禾翊拍攝影片,交代他剪接好放上官網宣傳,與常人無異的蕭禾翊能與人對答如流,看不太出罹患罕見疾病,張豔君自豪地說:「當初醫生說他的身高不會超過140公分,也曾被老師分配讀資源班,但我希望讓他和一般人一樣,從小就幫他食補,陪他讀《三字經》《孟子》,為了訓練他的腦力,我還考了桌遊講師,到市集擺攤也讓他介紹,他很幸運,症狀算輕微,只是邏輯計算能力較弱。」

她過去常用電鍋自製黑蒜頭,燉雞湯給兒子喝,創業後也做成小包裝單人份宅配商品,以雞骨熬湯,只加入黑蒜頭、蒜頭與放山黑羽土雞腿,滋味單純甘甜,很受產後婦女喜愛。採訪這天兒子先幫她汆燙雞肉,卻因鍋子沒放平,熱水灑了一地,張豔君緊張卻盡量冷靜地機會教育安全作法,低調告訴記者:「其實前一陣子他常常癲癇發作,有一次在浴室,一次是騎車,常撞到頭破流血,只要他離開我的視線,我心就懸著,所以才要創業。」但她也不想兒子因此什麼都不能做,盡力以平常心看待。問蕭禾翊對疾病的想法,他成熟地舉了個例子:「像我學妹有氣喘,有的同學容易過敏,不覺得有什麼不同。」感受到母親的擔憂,18歲的他牽起媽媽的手,一點都不彆扭,張豔君忍不住炫耀:「他還會親我呢,對不對?」蕭禾翊也毫不扭捏地親啄母親的額頭。

先生離世後,張豔君一度以為失去所有,她拚盡全力想證明自己是稱職的媽媽,不斷參加廚藝、創業等比賽,被選為模範母親、十大傑出女性,栽培女兒考上台大,在兒子與她牽手相視而笑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得到了更多。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