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真】美容外科醫學會遭控黑箱 李進良診所捲跨性別爭議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李進良開設的醫美診所,幫知名變性網紅張可芙做過多次整形手術,如今卻捲入跨性別爭議之中。(翻攝張可芙臉書)
李進良開設的醫美診所,幫知名變性網紅張可芙做過多次整形手術,如今卻捲入跨性別爭議之中。(翻攝張可芙臉書)
在多元性平觀念已日漸進步的台灣,本刊接獲跨性別人士投訴,指控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疑似為了活動宣傳效果,竟拿著多元平權的大旗,黑箱頒發原本不存在的特別獎,給知名整形醫生李進良的嘉仕美診所;但與診所一同參賽的變性網紅張可芙,不僅未遵守國內法規施作性別置換手術,還在網路上幫忙接洽泰國醫美,可說爭議不斷,讓投訴人認為相關人等根本只是在蹭跨性別議題的熱度,為自身牟利。
總統賴清德上週在國慶演說中,特別點名盛讚台灣變裝藝術家妮妃雅是「世界皇后」,擦亮了MIT招牌,此前他也曾稱譽妮妃雅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多元與共融,還致贈玫瑰插畫表達「在台灣,你可以是任何樣子」的理念,加上7、8月間,幾位跨性別人士「免術換證」案勝訴的消息傳出,都讓2024年被視為是台灣多元性平運動的發展年。

空降特別獎 遭疑有黑箱

不料,由知名醫師李進良開設的嘉仕美整形外科診所,卻在此時捲入跨性別爭議。有跨性別人士集體向本刊投訴,指該診所去年以知名變性網紅張可芙的整形案例,獲得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舉辦活動的評審特別獎,但得獎過程疑雲重重,該診所及張女種種宣傳行為所傳達的觀念,更讓跨性別人士認為是遭到惡意消費。
20241015soc001
張可芙在嘉仕美診所進行過削骨、鼻雕等手術,常成為嘉仕美的宣傳案例。(翻攝嘉仕美IG)
投訴人A先生指出,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去年舉辦第一屆《成人之美》選拔活動,宣稱設立初衷在獎勵勇於接受手術改變人生的患者,並讚揚用心施術的醫師,計有「逆轉人生獎」「破繭重生獎」「自信新生獎」3個獎項,每個獎項各遴選二組報名者入圍,嘉仕美診所則由副院長張格彰以張可芙的案例,取得自信新生獎的候選資格。
A先生說:「該獎項最後由另一組案例拿下,但主辦單位卻在典禮尾聲,用事前大家都不知道的『評審特別獎』名義,讓張格彰及張可芙上台領獎,現場的人頓時傻眼,事後新聞稿及相關照片也都以他們為主宣傳,真正贏得獎項的患者及醫師反而成為配角。」
20241015soc001
嘉仕美整形外科診所以「跨性別女神」稱號宣傳張可芙,引起部分跨性別人士不滿,而向本刊投訴。
另名投訴人B先生說:「主辦單位要把獎頒給誰,並不關跨性別族群的事,但包括學會及嘉仕美診所都不斷以『跨性別女神』作為張可芙的頭銜對外宣傳,讓我們無法接受,更何況是莫名其妙、有黑箱嫌疑的得獎方式。」直言相關人等只是想蹭跨性別議題,博得外界的關注而已。

學會解釋詞 被指太落伍

面對外界質疑聲浪,主辦單位解釋,會頒發特別獎是因評審委員認為,張可芙勇於做真實的自己,透過變性整形手術,完成個人夢想,也找到人生伴侶,就醫學和社會角度,都是實踐兩性平權的最佳典範,也代表台灣社會價值觀念的進步。
20241015soc001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去年頒發評審特別獎給嘉仕美診所,由嘉仕美副院長張格彰(右)與網紅張可芙(左)領獎,遭疑有黑箱之嫌。(翻攝張可芙臉書)
但B先生說,依國內規定,跨性別人士若想換發符合本身性別認同的身分證,必須先由2位國內合格的精神科專業醫師,進行通常需一年以上的心理診療流程,再開出「性別不安」及「宜性別置換手術治療」、俗稱「GID」的診療證明書,才能實施一般所謂的變性手術,最後才是到戶政事務所辦理手續,但張可芙明明自承是先到泰國變完性才回國換發身分證,無視法規如何能成為典範?
20241015soc001
李進良(右)曾對外宣稱與張可芙(左)是好友,網路上也常見2人合照。(翻攝張可芙臉書)
「另外,國際上早就建議台灣取消強制手術的換證條件,今年有數件免術換證的訴訟由跨性別族群取得勝利,法官甚至言明『性別認同是人性尊嚴與人格自由發展的基礎』,強制手術侵害憲法保障的人權,目前相關團體也認為應將性別認同去病理化,不該由精神科醫師做診斷,美容外科醫學會卻還把變性一事視為促進跨性別族群權益的必要手術,不免落伍。」B先生表示。

泰國做變性 與診所何干

A先生進一步質疑:「2016年間,張可芙因在網路自爆是變性人而受到矚目,進而上遍各大媒體,李進良還對外宣稱2人是好友關係,同年張可芙就成為嘉仕美官網上的素人案例,從削骨、隆鼻、截下巴都有,雙方合作宣傳的痕跡相當明顯。一個接連動刀整形近10年的案例,不過是再做個修補就能得獎,這標準到底在哪裡?」
20241015soc001
張可芙在社群上直言可幫人諮詢醫美手術,並協助安排術後休養的護理中心。(翻攝張可芙IG)
「關鍵是,張可芙也自承變性手術是在泰國做的,嘉仕美診所對她所做的手術,到底跟跨性別這事有何關係?到頭來,李進良打造出的不過是一般人眼中的韓風女神,我們向該學會表達抗議卻被置之不理,所以才認為他們只是惡意在消費跨性別議題。」A先生說。
20241015soc001
張可芙今年初與一位泰國醫師(紅框處),在新北板橋共同舉辦性別置換手術座談會。(翻攝張可芙IG)
更讓投訴人傻眼的是,張可芙明明是靠著「霸王硬上弓」的手段才成功申請換證,卻將自身經驗當成範例,大剌剌在社群軟體上承攬泰國醫美諮詢業務,就連性別置換手術都在服務範圍,相關單位卻視若無睹,讓他們直呼太超過。

涉及多元面 莫蹭跨性別

本刊檢視由B先生提供的張可芙IG限動截圖,除了直接表明有在接洽泰國手術外,還掛保證「沒有接洽爛醫師」,要網友不用問做得好不好,更po出術後護理中心照片,直誇環境舒適、寧靜、好休養。
20241015soc001
嘉仕美副院長張格彰(左)在頒獎典禮上表示,會持續努力協助跨性別族群。(翻攝嘉仕美IG)
B先生拿出另張IG截圖,指張可芙還跟一位聲稱來自泰國的名醫伊締帕特,今年1月在新北板橋舉行性別置換手術的免費座談會,B先生質疑說:「把張可芙這些舉動連結起來,難道不是暗藏仲介變性的行為嗎?沒有違反《醫療法》的問題嗎?跟那些為了維護跨性別權益,勇於面對陋規提起訴訟的人相比,雙方格局根本是天差地遠!」
20241015soc001
投訴人希望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及相關人等,別再利用跨性別議題來牟取自身利益。(翻攝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
投訴人認為,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舉辦這項活動的原意良善,也的確有許多醫師努力救治如顏面創傷或因火災事故毀容的患者,協助其重拾對外貌及生活的自信,值得肯定及嘉許;但性別置換手術涉及多元面向及適法問題,並非單純變性、變美就能解決跨性別族群遭受的不公平對待,因此希望學會及李進良、張可芙等人,別再把「跨性別」3個字當成自身賺取商業利益的招牌。
20241015soc001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