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掌聲尖叫聲先靜音 張懷秋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從快節奏的偶像生活步調,到重新反思自我的內省與追尋,張懷秋走過一段很長的旅程,先後體驗到兩種不同的極端。
從快節奏的偶像生活步調,到重新反思自我的內省與追尋,張懷秋走過一段很長的旅程,先後體驗到兩種不同的極端。
曾是偶像團體「大嘴巴」的成員,活在歌迷掌聲與尖叫聲中的最前線,但直到解散後,張懷秋才開始靜下來,究竟高速運轉的人生是自己要的嗎?如果不是,又該追求什麼?
工作一檔接著一檔,照理說是得意人生的寫照,不過張懷秋那時開始發現不太對勁。「大概26歲的時候,那時候『大嘴巴』剛發片,可能一切都太不適應、給自己壓力太大。就莫名其妙有一天,早上起來、一張開眼睛,天花板在轉,就是類似那種感覺。『發生什麼事情?』『前一天也沒喝酒?!』」

美國真人秀尬一咖 張懷秋

11月22日生,以嘻哈團體「大嘴巴」出道,拿下第19屆、第22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新作為Podcast節目《白日夢非常秋》主持人,結合競技籃球與綜藝娛樂,帶領觀眾深入體驗籃球的熱血魅力與運動家的競技精神。

像快車道開車 一路在衝衝衝

原來那叫暈眩症,往後只要壓力大、或者免疫系統下降的時候,就容易發作。儘管算不上什麼大病,但也讓張懷秋學到一個道理,就是原來自己是不太分享自己的事情,包括那些所謂的負面經驗,「我認為遇到事情的時候,會比較試著讓自己健忘。當下我會很自責、譴責自己,以後不要再犯了。往後我要做類似什麼樣的選擇,就會試著把它往後推,盡量不要再去想這件事情。」
20250113star001 (5)_2025-01-13.jpg
一直以來不願意分享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負面遭遇, 始終以遺忘的方式處理, 直到張懷秋終於學會應該正視這些黑暗, 並且學會釋放。
這樣的處事原則,一直到重回洛杉磯的時候,住在好友家裡,「那時候就是比較低迷的心情,他有小孩,就跟我說,『為什麼從來沒聽過你講過什麼?』因為我本來就不太喜歡講負面的東西,都覺得會散發負面能量,也不喜歡自己抱怨。但有好多個夜晚,會跟他有比較激動的對話。後來他慢慢說服我,即使碰上了負面能量,還是可以敘述這些事情,『在這過程中,你可能會得到解放。』這也是我在慢慢學習的。」
「看我自己在『大嘴巴』的時候,我覺得我每一天都是在快車道開車,一路衝衝衝;主持後表演,演戲,拍MV。之前有一次就是同時在主持,拍MV,兼顧唱片宣傳,還有拍戲,幾乎都是沒有睡覺的,試圖要大家能認識自己。」張懷秋說,當決定團體要解散的時候,感覺是有一點疲倦,「除了工作以外,我想不起來我那陣子做了什麼。」
跟朋友在聊天的時候,會談到20多歲、30歲都在幹嘛,但這話題卻讓張懷秋完全答不出來,「從發片的時候25歲,到解散的時候大概35歲,我沒有在外面跨過年。所以我第1次跨年的時候,『哇,原來這就是跨年!』『看煙火是這個感覺!』『原來信義區這麼多人,走在路上都沒有車!』對我來講,是很新鮮的事情。」
20250113star001 (3)_2025-01-13.jpg
在去年最賣座的台灣電影《角頭—大橋頭》,張懷秋扮演反派人物「蠍子」,以全新的銀幕形象搶足鋒頭。(曼尼娛樂提供)

洛杉磯再出發 老師要他別演

突然重新拾起生活,讓他頗有感觸,因為之前每天工作、為了賺錢而努力,好像這就是人生的全部,「那陣子就想說,真的很不喜歡自己這樣子,才會選擇去休息、上表演課。」
在洛杉磯決定重新出發的時候,張懷秋儘管已經拍過戲了,還是去上表演課,想要讓自己更進步。但開始上課的前2個星期,是非常挫折的,「因為在洛杉磯教的表演,跟我之前拍戲時、在亞洲甚至在台灣學到的,都是完全顛倒的。例如表演前,也許導演或其他演員會說,『這句話節奏要抓準』『什麼時候該講這句台詞』,但在美國卻是完全相反,不要你控制任何的節奏,不要做任何的設計,越是不要演、越好。」
20250113star001 (6)_2025-01-13.jpg
在偶像團體「大嘴巴」結束後, 張懷秋重拾生活, 開始反思生活的目標與動力, 展開漫長的自我追尋。
有一次在表演課上,學生要輪流上台演出一場戲,輪到張懷秋的時候,才開口說了第一句話,就被老師說:「可以重新再來一次嗎?」於是就下來,重新再來一次,老師又說,「再一次!」下台後便開始思考,是哪裡出了問題嗎?老師說,「你知道為什麼我叫你一直重來嗎?因為你在上台的時候,那一剎那我就知道,你要講話、你在想你的台詞。」
20250113star001 (7)_2025-01-13.jpg
張懷秋在洛杉磯的表演課, 從最初的挫折感, 到學會以謙虛態度面對工作, 乃至於重新點燃人生的動力, 都是最難忘的經歷。
「我記得當下就是完全變得不會演戲,因為老師叫我不要想。我說,『不要想是什麼意思?』我不懂。」事後回憶起來,是把五官百分之百完全打開,然後去吸收對方的情緒、眼神,或任何的一個小小的細節,「所以剛開始是非常有挫敗感,在洛杉磯上表演課,這整個經驗對我來說,是非常令我感到渺小、更有虛的感覺。因為上表演課的人,有太多太多怪物等級的演員,非常厲害。跟對方表演的時候,會覺得『哇!這個人太厲害了!』但卻沒有機會可以表演,反而讓我覺得,我有任何的作品,不管是戲劇或電影,都是非常幸運;畢竟有太多非常優秀的演員,是沒有機會演出的。」
20250113star001 (1)_2025-01-13.jpg
經過長時間的重新整理後, 張懷秋再次以演員身分出發, 以更多的熱情面對一切。

林俊傑當捕手 填補心靈漏洞

這個重新出發的過程,也走了8年,中間也碰上很多瓶頸的過程,包括找不到方向。「之前我覺得人類都是被控制、每天都在工作、賺錢,但我發現突然有一陣子失去重心的時候,人的自我身分會錯亂掉。」張懷秋記得,在美國的那段時間,朋友都是白天去上班、但自己卻運動完就沒事做了,「開始又懷疑自己,現在到底要幹嘛?現在的目標是什麼?是不是休息夠久了?腦袋就是很錯亂,就是要想出自己的定義是什麼;既然那工作不能定義我,那什麼可以?什麼才是我的定義呢?」
這段過程,是張懷秋形容最黑暗的時候,是有個人對他伸手、拉了他一把,就是林俊傑。到底是做了什麼?「太多事情了,我跟JJ,是那種可以坐在同一張桌子對面,但一兩分鐘都不用講任何一個字,他做他的、我做我的,可以各自都感覺舒適到這種程度。」張懷秋說,不是因為可以跟對方講不開心的事,而是他們個性都喜歡講開心的事情,「我們這一點滿像的,就是盡量聊一些自己生命中比較好一點的事,類似在討拍的感覺。」
20250113star001 (2)_2025-01-13.jpg
主持Podcast節目《白日夢非常秋》,張懷秋傳播「Second Chance永遠不嫌晚」的核心理念,是對每個仍在追夢道路上的人的最佳鼓勵。(犢影制作、有意思國際傳播提供)
所以救援捕手林俊傑,到底是補了張懷秋生命當中的什麼漏洞?「在這段時間,可能沒有什麼特別的收入,他就會找我,『你要不要幫我寫歌詞?』要幫他填詞。或者是那陣子我沒有什麼動力工作,他就會來問說,『什麼狀況會讓你有這種想法?』」

覺得狀態不對 在背後推一把

去年底張懷秋出了單曲〈Delete〉,其實也是林俊傑在5年前的點子,「他提議來做一首歌,想幫我做這件事,他說,『沒關係,你就試著填詞看看,看填出來什麼樣的效果。』反正做了好幾個版本,後來我就跟他講,『覺得狀態還不太對、還不太行,還不太想要發表。』所以他永遠就是在背後,推我一把。」
他想起在洛杉磯上表演課時,認識某位60多歲的同學,「我跟他對戲的時候,會覺得,『哇,這個人太強了!』」他形容這位同學,是等到小孩都長大了,賣掉家當、買了露營車,一路來到洛杉磯追夢、每晚都睡在車子裡,只為了當演員,「這讓我很感動,很少人會有這種的覺醒,不顧一切的去做。我自己覺得,人一定要往自己的熱情發展,才會覺得,每天不是在做不開心的事情。」

場邊側記

其實近年看到張懷秋最出乎意料的演出,是在Netflix真人秀《璀璨帝國》(Bling Empire),替一票亞裔富豪演唱。到底這類美國真人秀是不是都走那種灑狗血誇張路線?

「我當時聽不懂我朋友說的,也沒有想太多,因為他邀請我幫他小孩唱生日快樂歌。」到了現場,才發現光是攝影團隊人數眾多,還有導播當場切換鏡頭,張懷秋說:「美國拍攝團隊就是非常專業,幾乎會讓你發覺不到就在你身邊。」

直到某一天,發現大家都在IG上標記他,才曉得自己上了節目,「但我只看了一點點。」

髮型:FUISM HAIR 夫家 ╱ EASON 化妝:鄭銘Tank 造型:Claire Woo 服裝提供:Paul Smith、SANDRO Homme 飾品提供:Qeelin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