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將於本月26日在全台24個選區投票,選前2天凱道大拚場,挺罷、反罷方都評估,北市選情升溫,將持續拉抬雙北投票率,雙方將直接進行激烈的票數對決,但在非都會區,挺罷方的「反共」訴求,能否激出選民出門投票是關鍵,「25%同意票門檻」成為罷免成敗的關鍵變數。
時事焦點/藍催票三本柱、綠訴求反共拚場 大罷免決戰25%門檻

大罷免三階投票將於7月26日登場,選前黃金週末,正反陣營都以萬人造勢場衝刺動員,在三階最後催票期間,藍營市長蔣萬安、侯友宜、盧秀燕成為催票三本柱,綠營因地方在野,縣市議會黨團成為罷免催票領頭羊,藍營陣營評估,雙北以外的投票率將是大罷免成敗關鍵。罷團幹部指出,國民黨立委多數低調回防基層降低仇恨值,藍營市長則挾帶行政權助陣,讓反罷的聲勢水漲船高,挺罷方攻得辛苦,最後是否能「大罷免大成功」,關鍵在投票能否跨過25%門檻。
罷方衝刺 投票一加一
大罷免第一階段,挺罷方保守估出6人必殺名單,包括新北葉元之、桃園涂權吉、牛煦庭、台中廖偉翔、羅廷瑋、台東黃建賓。未料二階士氣大好,31比0讓挺罷方士氣大振,評估數字也大幅提升,直到進入三階後,因冷卻期重新啟動的時間差、南台灣風災與關稅等外在因素干擾,議題焦點被轉移。

罷團結合綠營衝刺陸戰催票,台北、新北、桃園、台中等直轄市都有罷團串聯的大型造勢活動,空戰熱度也較佳。在台北市方面,罷免王鴻薇、徐巧芯的空戰熱度高,罷團志工人力充足,每天都能安排近十場掃街;相較之下,李彥秀的選區必須靠陸戰,公民團體與民進黨地方議員都有自發動員。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