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半世紀 阿土伯挑股祕笈大公開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資深股民阿土伯(李金土),在股海浮沉50年,被封為菜籃族代表的他,見證台股上萬點的輝煌,也熬過金融風暴,台股跌破4千點的黑暗期,他最高曾累積到10億元身價,但也經歷數千萬元一夕蒸發的慘痛教訓。
走過半世紀的投資經驗,現在他深深體會到「貧與貪在一點之間」的道理,如今,他求勝的準則,是挑配息5%以上的大型股長線布局,繼續再戰股海。
9月13日,中秋節前夕,莫蘭蒂颱風襲台,台北老城區的大稻埕天空陰霾不定,一棟老舊建物是股市達人阿土伯的住家,書房兼辦公室中,他與兒子李智湧2人專注地盯著電視上台股走勢,阿土伯不顧有外人在,拿起電話打給營業員:「剛剛鴻海進到幾張?77.3元再追加10張!」
今年82歲的阿土伯,說話仍中氣十足,他開心地說:「77.3元進到最低點。」當天開盤不過才一個多小時,根據資料,當天鴻海最高78.5元,最低76.8元,收盤77.2元,果真與阿土伯預測的低點價位相差不遠。
郭台銘邀請阿土伯擔任婚禮座上賓,2人的好交情義溢於言表。(阿土伯提供)
「我對鴻海很有信心。」阿土伯說他選股票除了挑大型股外,首重經營者品德,「你看郭台銘做事好像拚命三郎,不拿董監酬勞又有誠信。」除了相信郭台銘是位好老闆,他還發現鴻海穩定配息,同時,耕耘的機器人、互聯網、智慧家電都很有潛力。
阿土伯欽點的接班人,今年37歲的小兒子李智湧馬上接口:「如果連鴻海都有危機,那台股就不用玩了。」「他(郭台銘)布局的產業很精準,跟夏普還有軟銀結合就是抓準趨勢。」
阿土伯大方透露,當初他知道郭台銘要併購夏普時,也買了夏普股票。「我們買在90元(日圓),接近郭台銘的收購價88元。」阿土伯得意地說。目前夏普股價在125元上下。
阿土伯直言「鴻夏戀」合併的綜效,將慢慢反應在股價上。
就在中午採訪結束,阿土伯又加碼進20張鴻海股票,總計當天至少進了50張、近4百萬元的鴻海股票,據了解,他手上鴻海持股約500張,連郭台銘都禮遇他三分,2013年鴻海股東會,阿土伯要求多發0.5元股利,最後郭董破天荒同意加發0.3元,讓阿土伯很有面子。
但話鋒一轉,記者問起阿土伯對台股看法,他立刻收起笑容,停頓幾秒,嘆了口氣說:「台股現在只有三個字可以形容,就是『慘、慘、慘』,我對經濟非常失望。」
阿土伯一語道破台股當前病狀:「沒有量。」根據金管會資料,今年上半年上市櫃合計日均量降至1044億元,創2年多來新低。今年7月,上市公司日成交均量僅772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2.93%。
台股成交量持續低迷,讓不少股民叫苦連天。
阿土伯話講得明白,認為台股今天會搞成這樣,政府要負很大責任,批評小英政府是外行管內行,「當然是要先顧腹肚(指經濟)再顧佛祖(指政治)。」他嗆聲說:「我敢講,你們敢不敢寫?政府應該承認九二共識,要如何加深加大,為兩岸人民創造經濟發展。」
彷彿對低迷的台股宣洩悶氣,阿土伯大吐苦水:「人牽不走,鬼牽著跑。政府課重稅嚇跑投資人,指數來到9000多點,散戶誰賺到錢,都是外資在賺。」
2013年政府課徵證所稅,讓一票大戶閃得台股遠遠的。「我當初一直說不能課(證所稅),今年初還不是取消。」阿土伯無奈地說。根據證交所資料,今年證所稅廢除後,台股量能仍維持在6百至8百億元之間的低交易量,未見明顯起色。
2012年財政部長劉憶如(右)推出新版證所稅方案,阿土伯(左)大聲反對。(聯合知識庫)
面對台股當前險峻的環境,阿土伯不吝嗇地跟記者分享自己的投資策略。「我現在只做『長期投資』,至少放1、2年以上,求穩定的股息股利。」阿土伯超過9成資金部分投資在股市,手上持有股票百餘檔,面對記者追問總金額,阿土伯和兒子都異口同聲的說:「唉啊,這個不要講啦,你們也不要去預估。」
面對台股量能萎縮,阿土伯分享操盤策略,他透露喜歡挑大型股、重視經營者的品德及公司前景,不融資,一旁的李智湧補充:「爸爸常說數字會講話,我們會看營收、股息、成交量,尤其是過去10年是否穩定配息,挑5年平均殖利率高於5%的大型股為主。」
阿土伯翻閱舊報,談起證所稅往事,痛批政府不要「外行管內行」。
阿土伯聽了直點頭,說自己不甩技術分析(線圖),只深信「量不會騙人」,只要量出,線就出來了。父子倆你一言我一語,大談股票經。
記者進一步追問,除了鴻海外,還有哪幾檔符合他的選股標準?阿土伯緩緩的說:「金融傳產股很多,像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台新金和中華電、台塑都是我的主力持股。」
阿土伯的本名是李金土,他從30幾歲開始玩股票。李家早年在台北市大同區經營旅館事業,當時大稻埕碼頭商業活動頻繁,想要住宿的生意人相當多,阿土伯說,當時房客多到接不完,而且全是收現。這一桶金,也敲開了他進入股市的大門。
大稻埕商圈早年是台北的重要市集,阿土伯也在此發跡賺到第一桶金。
阿土伯回憶,他人生買的第一檔股票是南染紡織。50年前,他對股票根本一竅不通,會買南染,只因當天他到號子(券商的營業大廳),發現大盤竟全部漲停,只剩南染一檔可以買,便立刻用手上70萬元現金買了20張。「當年股票不過180檔,想買股票,還要拿棉被、板凳去排隊搶股票。那時候的70萬元可買東區40坪土地。」
那個年代正逢股市飆漲,台股緩步一路奔上萬點,阿土伯嘗到不少甜頭,據了解,當時他手上的三商銀、國泰人壽曾一股飆到近2000元,「那時候最爽,每天幾百萬幾百萬賺。」
但是好景不常,1988年中秋節前夕,時任財政部長郭婉容,為抑制當時台股過熱的投機氣焰,宣布課徵證所稅,從此市場風雲變色,連續19支跌停板,指數從近9000點狂瀉至5000多點,殺得股民叫苦連天,「最慘時賠到都沒錢,還好買現股,沒有被斷頭。」
後來,台灣科技業興起,阿土伯開始進場買電子股,曾在華映、聯電、力捷和宏達電等個股摔得鼻青臉腫,至今手上還有40幾張宏達電,問他在電子股賠多少錢?阿土伯搖搖頭說:「不要講,講了血壓會升高。有些老闆很夭壽做假帳。」
阿土伯沉浮股市50年,問他是否曾萌生退意,他回答很乾脆:「玩股票好像中毒,現在一有錢就想進去玩。」他奉勸投資人謹記吃八分飽,不要追求買最低、賣最高,「畢竟,貧跟貪只在一點之間。」阿土伯語重心長地說。 (攝影:黃敏建)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