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不安於室 髮廊空間玩出多功能 台灣的髮廊本來就很會玩花樣,日、韓、香港旅遊雜誌列為朝聖景點,還點名為非試不可的城市體驗,近年來,這一票剪刀手愈來愈不安分,動腦筋將髮廊「改頭換面」,帶頭的開路先鋒要算是「()藝文沙龍」了,4年前先把髮廊、咖啡館、藝廊兜在一塊兒,最近還盤算設立網路電台,難怪店名取為括號,不停迸出新玩意。 「我們不敢說是先驅者,只能說挖了個黑洞讓大家往下跳!」曾是頂尖髮廊髮型師的Morgan大笑說,對消費者來說,單一空間不再能滿足需求,「消費者口味愈來愈重,想要看到創新的東西。」他指出,複合式髮廊逐漸躍居市場主流。 台北巷子裡的「秘氏咖啡」也掀起髮廊空間革命,愛設計的髮型師林子洋結合咖啡館和髮廊,只擺放一張理髮椅,去年在台南老市場開了二店,今年10月又進駐嘉義的日式老房子,髮廊咖啡館成了時髦的人文景點,造就一大票「秘氏幫」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