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的經濟數據來看,人民幣的貶值並不令人意外。9月的出口值較去年同期下滑10%,為近半年來最差數字,而進口則是衰退1.9%。經常帳順差大幅滑落,在這樣的外貿條件之下,人民幣的貶值無法避免,因為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國的貿易條件。
【達觀股市】中國貨幣政策陷兩難 減少持股避風暴

人民幣正式加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後,波動可能加劇。人民幣中間價不斷調降,10月中已創近6年來新低水準。
為了不讓人民幣的貶值失序,中國政府必須賣出外匯儲備,買入人民幣來維持穩定。9月的外匯儲備為3.166兆美元,不但是連續3個月下滑,也降至5年多以來的新低。
外匯儲備規模的縮減等於實質上的貨幣緊縮,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相當不利。因為中國企業負債居高不下,政府希望能夠積極地去槓桿,許多國有企業已經計畫進行「債轉股」來降低整體債務風險,但貨幣緊縮並不利於去槓桿。

中國原可透過降息、降準來對沖外匯儲備縮減所帶來的貨幣緊縮效應,然而居高不下的房價及蠢動的通膨,卻打消了這個可能。 去年底的房地產去庫存政策,讓市場資金再度湧入房地產,房價出現新一輪上漲,在8月新增的人民幣貸款中,有71.2%屬於住戶部門增加的購屋貸款,中國政府也只得開始進行房地產調控。
此外,中國9月居民消費指數較去年同期上升1.9%,高於預期的1.6%。而生產者指數較去年上升0.1%,更是4年來首見的正數。在通膨數字可能進一步上升的背景之下,寬鬆貨幣政策不太可能在中國出現。
這將讓中國的貨幣政策陷入兩難,保匯率?還是保房價?我認為最終很可能是兩者都保不了,中國也因此成為接下來最可能引發風暴的區域,投資人應盡可能減少相關持股。

王伯達
現任投資公司顧問,同時為多本雜誌撰寫專欄並出版個人著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