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當時,吳寶春頂著高雄名店的主廚頭銜,有著集團的支持,但為了這一刻風光,他磨了20多年。做麵包這條路,並非坦途,這位來自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的鄉下孩子,沒背景、沒學歷,媽媽靠著打零工、種鳳梨,辛苦養大家裡8個孩子,卻無力再供他們讀書。一張北上的慢車票,身上揣著50元,僅國中畢業、15歲的吳寶春就隻身到台北麵包店當學徒。
麵包冠軍吳寶春 崛起全記錄

2008年4月,在有「麵包界奧林匹克」之稱的法國「樂斯福世界盃麵包大賽」(Coupe Louise Lesaffre)巴黎現場,3位台灣麵包師傅擊敗歐洲、日本等強手,奪得團體組亞軍,跌破眾人眼鏡。
其中來自高雄帕莎蒂娜烘焙坊的主廚吳寶春,更以充滿台灣味的酒釀桂圓麵包,獲得2010年「麵包大師賽」的門票。
誰也沒料到,這位身材矮小、還對麵粉過敏的麵包師傅,從那天起,便成為「台灣之光」的同義詞。
當學徒是勞力活,但吳寶春悶頭苦練,無論賺多少,每個月只留2,000元給自己生活,其他都寄回家中。他練了多年,終於站上大師傅的位置,卻發現麵包的市場在改變。台式軟綿綿的菠蘿、肉鬆、蔥花、克林姆已不能滿足消費者,那時,他認識了人生中的好友及貴人陳撫洸。
透過這位半路出家的奇才,打開了吳寶春狹隘的世界,讓他體認,光靠經驗和感覺做不成好麵包。被吳寶春形容為「亂來」的陳撫洸,用料總是不計成本、找最好的食材,原來紅酒可以揉進麵團,原來果乾也能用酒漬,這些令他覺得驚奇的手法,都來自陳撫洸的介紹。
陳撫洸帶著他認識了老麵、美食、古典樂與品酒,當兵時才開始學識字的吳寶春,第一次了解知識與品味的重要,就像開了竅,他求知若渴,努力查字典研讀日本、法國烘焙書,有機會就出國研修,而這些累積也成為他之後在世界大賽致勝的關鍵。

酒釀桂圓麵包一鳴驚人後,「吳寶春」3字成了銷售靈丹,從北到南掛在許多麵包店的招牌、宣傳上,因為他不藏私,人家來請教,他都傾囊相授。「共好」這件事,始終放在他心上。
因著要站上世界頂端的強烈企圖心,他辭去帕莎蒂娜主廚的身分,閉關準備2010年的大師賽。這時台北「哈肯舖」烘焙坊總經理黃銘誠,出手資助讓他練兵。在哈肯舖,吳寶春以巴黎名店「Laduree」荔枝馬卡龍為靈感,開發了「米釀荔香」麵包,結合故鄉屏東三地門小米酒、彰化荔枝乾與南投有機玫瑰,這款麵包讓他打敗來自24個國家的對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冠軍。
世界冠軍伴隨而來的聲望、人氣,以及創業人夢寐以求的金主捧錢上門,都成為唾手可得的事情,可吳寶春卻堅持獨資,在建商3年免租金的支持下,2010年11月,第一家「吳寶春麥方店」不在首都台北,而在南台灣高雄。
開店第一年就獲利,年營業額破億,到第二年營收再翻倍,而他也不急著展店,慢慢篩選。直至2013年才進駐台北的誠品松菸店,大排長龍的景象從未斷過,據聞,位於B2的「吳寶春麥方店」是誠品松菸開幕至今坪效最好的店家。
為了讓手中的麵包店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企業」,自小不愛念書的吳寶春於2013年申請新加坡國立大學商業院亞太EMBA攻讀,並順利在今年7月取得碩士學位。
許多明星師傅把管理的責任交給別人,但吳寶春想做的不只是個冠軍麵包師,而是一位能夠整合培育、管理、行銷各層面的CEO,因此他愛惜羽毛,每個跨步都謹慎。
明年上半年,吳寶春計畫將在台中開出第3家店,面對海外的頻頻招手,這位出身寒微的麵包冠軍並不躁進,已經從選手成為教練的他,選擇繼續帶領著新一代的追隨者磨練技藝,厚植台灣的麵包實力。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